[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模组连接铜排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76182.0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89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黄红波;刘爽;倪铮;周坤;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86 | 分类号: | H01M50/586;H01M50/505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王虹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模组 连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模组连接铜排,包括两端均开设安装孔的铜排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主体铜排两端的绝缘连接部件,所述铜排主体在两端的绝缘连接部件间包裹有绝缘套管,所述塑料连接部件内沿铜排主体厚度方向连通设置有螺栓安装通孔和铜排安装槽,所述铜排主体端部在铜排安装槽内限位安装且螺栓安装通孔与安装孔位置对应,所述铜排安装槽底部开口供铜排主体端部与模组形成面贴合,螺栓安装通孔内设有螺栓穿过安装孔至模组上将铜排主体与模组固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将两卡扣半体卡接即可,铜排安装槽将铜排主体沿铜排主体的长宽厚方向限位,从而实现铜排与模组的稳定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具体地指一种动力电池模组连接铜排。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动力电池正逐步取代传统的耗能方式走入我们的生活。动力电池系统庞大而复杂,它是由一个个单一的电芯通成串并联的方式组成模组,再由一个个组成好的模组构成一整套电池系统。
铜排与模组安装通常是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目前大部分铜排连接模组,均是先将模组安装好后,再将与之对应的铜排布置在对应位置,其次再选用与之对应的螺栓,最后拧紧。因铜排和螺栓单独分开,需要对铜排和螺栓分别管控,管理成本较高,且安装效率低。另新能源汽车长期运行带来的振动会使得铜排连接螺栓出现脱落的风险,若螺栓在动力电池包内脱落,易造成高压安全风险。
申请号为CN201911274868.X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形变式软铜排,通过硬铜排简单折弯实现硬铜排安装时具有一定的柔性。申请号为CN201922053901.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包内高压铜排结构,通过软硬铜排的连接方式实现紧凑空间布置。但以上专利装配工序复杂,且连接端处裸露无保护,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连接后铜排无裸露、安全性能优良的动力电池模组连接铜排。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连接后铜排无裸露、安全性能优良的动力电池模组连接铜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动力电池模组连接铜排,包括两端均开设安装孔的铜排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铜排主体两端的绝缘连接部件,所述铜排主体在两端的绝缘连接部件间包裹有绝缘套管,
所述绝缘连接部件内沿铜排主体厚度方向连通设置有螺栓安装通孔和铜排安装槽,所述铜排主体端部在铜排安装槽内限位安装且螺栓安装通孔与安装孔位置对应,所述铜排安装槽底部开口供铜排主体端部与模组形成面贴合,螺栓安装通孔内设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安装孔至模组上将铜排主体与模组固连。
优选的,所述绝缘连接部件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卡扣半体和第二卡扣半体,所述螺栓安装通孔、铜排安装槽均由第一卡扣半体和第二卡扣半体共同形成,所述铜排安装槽将铜排主体端部沿铜排主体的长宽厚方向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扣半体设有上下连通的第一半孔和第一半槽,所述第一卡扣半体在第一半孔周向两端的端面上均设有卡爪;
所述第二卡扣半体设有上下连通的第二半孔和第二半槽,所述第二卡扣半体在第二半孔周向两端的端面上均设有卡槽;
所述卡爪与卡槽对应卡接使第一半孔、第二半孔共同形成螺栓安装通孔且第一半槽、第二半槽共同形成铜排安装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槽沿铜排主体长度方向的前方封闭、后方设有第一槽口,
所述第二半槽沿铜排主体长度方向的前方封闭、后方设有第二槽口,
所述第一槽口、第二槽口共同形成槽口将铜排主体沿宽度和厚度方向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761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监控摄像头自动爬升装置
- 下一篇:一种杂交水稻授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