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包边框、电池包框架、电池包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45878.4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84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孙艳;邢龙成;任飞;贾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2 | 分类号: | H01M50/242;H01M50/204;H01M50/244;H01M50/249;H01M50/258;B60L50/6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健;邱成杰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边框 框架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池包边框、电池包框架、电池包和车辆。电池包边框包括外主碰撞吸能框部和内副碰撞吸能框部,其中,内副碰撞吸能框部包括框壳和通过框壳围成的在电池包高度方向上延伸的高度空腔,高度空腔内设置有一个内部斜筋,内部斜筋的内端边连接于框壳的内壳壁,内部斜筋的外端边连接于框壳的外壳壁;在电池包内外方向上,外主碰撞吸能框部连接于外壳壁的外侧面上;在电池包高度方向上,内副碰撞吸能框部的高度高于外主碰撞吸能框部的高度。该电池包边框结构简单,能够控制电池包边框的吸能变形模式,以使得电池包边框在碰撞时不侵入电池模组,从而提升电池包的碰撞吸能效果,并实现低成本,轻量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包边框,一种电池包框架,一种电池包和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车辆中,电池包作为整车动力来源,对整车性能例如整车通过性、安全性、可靠耐久性、可维修性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电池包在设计开发过程中,需要满足相关法规对电池单体、模组和整包关于振动、挤压、冲击、跌落等性能的要求。比如,由于电池包安装于车身门槛梁处,因此在车辆侧柱碰中,电池包将作为侧柱碰的碰撞能量的主要传递路径,因此,电池包需要满足车辆侧柱碰的安全性。
为此,现有技术中,通常将电池包的边框的壁厚增加,增加边框内筋的数量和筋的厚度,以增加电池包框架的刚度。但是,由此会造成电池包的成本高,重量高,这将会增加车辆重量,并不易于提升车辆的电动续航里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边框,该电池包边框结构简单,能够控制电池包边框的吸能变形模式,以使得电池包边框在碰撞时不侵入电池模组,从而提升电池包的碰撞吸能效果,并实现低成本,轻量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包边框,包括外主碰撞吸能框部和内副碰撞吸能框部,其中,所述内副碰撞吸能框部包括框壳和通过所述框壳围成的在电池包高度方向上延伸的高度空腔,所述高度空腔内设置有一个内部斜筋,所述内部斜筋的内端边连接于所述框壳的内壳壁,所述内部斜筋的外端边连接于所述框壳的外壳壁;在电池包内外方向上,所述外主碰撞吸能框部连接于所述外壳壁的外侧面上;在电池包高度方向上,所述内副碰撞吸能框部的高度高于所述外主碰撞吸能框部的高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内副碰撞吸能框部的框壳围成在电池包高度方向上延伸的高度空腔,一个内部斜筋位于高度空腔内并连接在内壳壁和外壳壁之间,这可以使得该电池包边框结构简单,低成本,轻量化。同时,外主碰撞吸能框部连接于外壳壁的外侧面上,在电池包高度方向上内副碰撞吸能框部的高度高于外主碰撞吸能框部的高度,这样,外主碰撞吸能框部将主要吸收碰撞能量,内副碰撞吸能框部辅助吸收碰撞能量,外壳壁在接收到碰撞能量时将向内变形,同时一个内部斜筋将发生在高度空腔高度方向上的倾斜变形,以缓冲外壳壁的碰撞能量,显著降低传递到内壳壁的碰撞能量,使得内壳壁不易于侵入到电池模组,从而能够控制电池包边框的吸能变形模式,以使得电池包边框在碰撞时不侵入电池模组,从而提升电池包的碰撞吸能效果,并实现低成本,轻量化,这样,在应用到车辆上后,能够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
另外,所述内部斜筋的分别与所述内壳壁和所述外壳壁中的至少一者的内壁表面之间成钝角的筋侧表面通过内凹弧形面与所述至少一者的内壁表面连接。
另外,在电池包高度方向上,所述内端边位于所述外主碰撞吸能框部的上表面的下方,所述外端边位于所述外主碰撞吸能框部的上表面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内端边连接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连接到所述内壳壁,其中,所述内端边的下表面和所述过渡部的下侧内凹弧形面平滑连接;所述外端边的上表面和所述外壳壁的内壁表面通过上侧内凹弧形面平滑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过渡部连接到所述高度空腔的下壳壁;和/或,所述过渡部在电池包内外方向上的厚度向下减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458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平结构及投影机
- 下一篇:一种失重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