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51879.X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57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珺;肖光运;张阳阳;赖光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立超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3217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5004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尺蠖 软体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涉及软体机器人的技术领域,包括:第一中间部、固定杆、弹性杆、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后足。外壳采用硅胶材料,骨架包括弹性杆、固定杆且均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后足选用摩擦力较大的硅胶材料,通过给嵌在两相邻固定杆之间的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加热,使系统整体收缩变形,停止加热时,利用后足产生的摩擦力使其向前驱动。硅胶材料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弹性、耐高温性、电绝缘性能和稳定性,可以适用于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模拟实验,同时系统内部均为柔性材质,不是通过刚性部件连接形成,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寿命长且不易损坏,可以真实地的模拟尺蠖的运动方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体机器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
背景技术
柔性是生物体本质而普适的重要属性。绝大部分生物都具有柔软的组织,这些生物依靠自身柔性,能够高效、和谐地与自然界交互。“软体”的机器人也能像生物体一样,主动或被动地改变自身形状、刚度和运动,从而更加安全高效地与环境交互。软体机器人是一个新兴研究方向,软体机器人本身较多的自由度相比传统的刚体机器人具有许多优势,如无需传感器也能较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凭借较小的接触力来提供更安全更自然的人机交互等。传统柔性铰链原理的机器人是依靠多个微小刚性单元的连接来达到“柔性”的目的,但控制方式与传统刚性机器人没有本质的区别,故这类机器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刚性机器人存在的问题,依旧有其局限性,依然应该划分于“刚性”机器人的范畴。
传统的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结构复杂,造价高昂,环境耐受度及柔性较差,难以真实的模仿尺蠖的运动方式,通常需要使用外部装置提供动能以进行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其中,包括:
第一中间部1,所述第一中间部1包括:至少一连接部8,若干所述连接部8呈线状排列;
固定杆2,任意相邻的两所述连接部8之间设有一所述固定杆2;
弹性杆3,每一所述连接部8内设有一所述弹性杆3,任意相邻的两所述固定杆2之间连接有一所述弹性杆3;
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每一所述连接部8内设有一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任意相邻的两所述固定杆2之间连接有一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
第一端部5,所述第一端部5内设有一所述固定杆2、一所述弹性杆3和一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所述第一中间部1具有一端和所述第一端部5连接;
第二端部6,所述第二端部6内设有一所述固定杆2、一所述弹性杆3和一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所述第一中间部1具有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端部6连接;
后足7,所述后足7和所述第一端部5连接。
上述的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其中,所述第一中间部1和所述第一端部5通过一所述固定杆2连接。
上述的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其中,所述第一中间部1和所述第二端部6通过一所述固定杆2连接。
上述的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其中,每一所述固定杆2竖直设置。
上述的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其中,每一所述固定杆2上设有总长度三分之一处和总长度三分之二处。
上述的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其中,所述总长度三分之一处设于所述总长度三分之二处的上方。
上述的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其中,每一所述弹性杆3水平设置。
上述的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其中,每一所述弹性杆3具有两端分别和两所述固定杆 2的所述总长度三分之一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518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电机驱动的双足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果树浇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