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移动机器人的驱动悬挂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70436.5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31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昆;曾骥;任文珍;朱昱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天津迦自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B60G7/00;B25J19/00;B25J11/00;B25J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苏冲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移动 机器人 驱动 悬挂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移动机器人的驱动悬挂,包括摇臂、电机、轴套座、转轮、固定座和弹性组件,摇臂一端通过固定座固定连接至车体一侧,摇臂的另一端通过弹性组件固定连接至车体底部,摇臂中部设有通孔,轴套座一端固定安装电机,轴套座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摇臂的一侧,转轮位于摇臂的另一侧,电机的传动轴一端依次穿过轴套座和所述通孔后套接至转轮中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移动机器人的驱动悬挂,摇臂的一端通过弹性组件固定连接至车体的底部,在转轮上下位移时,车体会向下压缩弹簧,同时支杆向上位移,并将车体所受的重力及惯性转换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并均匀释放,保护车体的内部元器件,防止其受震动的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驱动悬挂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移动机器人的驱动悬挂。
背景技术
智能机器人用于替代人工完成应用场景的急、难、险、重和重复性工作,机器人一般携带红外热像仪、可见光CCD等有关设备检测装置,以自主和遥控的方式,代替人力对工作场景的设备进行巡测,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内部热缺陷、外部机械或电气问题如异物、损伤、发热、漏油等等,国内机器人主要采用轮式驱动,只有在较平坦的硬路面上才能行驶,它依赖其底部的驱动轮实现直行或转向,其舵轮一般集成有测速传感器和角度测量传感器,以精准控制其舵轮直行或转向,在仓储运行或室内移动应用时因为机器人的所有部件均为钢性连接,尤其控制器等电器元件,在路面不平的情况下,长时间的振动会导致接头松动,造成信号传输不稳或停机等功能故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智能移动机器人的驱动悬挂,以解决因路面不平,车体颠簸造成的电器元件失效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移动机器人的驱动悬挂,包括摇臂、电机、轴套座、转轮、固定座和弹性组件,摇臂一端通过固定座固定连接至车体一侧,摇臂的另一端通过弹性组件固定连接至车体底部,摇臂中部设有通孔,轴套座一端固定安装电机,轴套座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摇臂的一侧,转轮位于摇臂的另一侧,电机的传动轴一端依次穿过轴套座和所述通孔后套接至转轮中部,电机信号连接至机器人的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连板、支杆、弹簧和螺母,支杆下端通过连板固定连接至车体的下端,摇臂的一端设有穿孔,支杆的外围位于所述穿孔内,支杆的上端安装螺母,支杆的外围设置弹簧,弹簧位于螺母与摇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包括轴体、卡环和套座,轴体一端套接至摇臂的一端,轴体外围通过两个卡环套接至套座的内圈,套座外围固定连接至车体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套座的材质是铜锌合金
进一步的,所述轴套座包括壳体及其内部安装定距环、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一骨架油封和第二骨架油封,壳体外围固定连接至支撑框架23的侧壁,壳体一端固定安装电机,壳体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摇臂的一侧,电机的传动轴外围分别套接定距环、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一骨架油封和第二骨架油封,定距环两端分别接触连接至第一轴承的一端、第二轴承的一端,第一轴承的另一端安装第一骨架油封,第二轴承的另一端安装第二骨架油封,且第一轴承外围和第二轴承外围分别套接至壳体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摇臂包括一体结构的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第三支板,第二支板的横截面是U形结构,所述通孔位于第二支板的中部,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支板内部,第二支板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支板和第三支板,第一支板上设有轴孔,轴体的一端套接至所述轴孔内,第三支板的横截面是L形结构,第三支板的一端设有穿孔,所述穿孔是椭圆形长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移动机器人的驱动悬挂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移动机器人的驱动悬挂,摇臂的一端通过弹性组件固定连接至车体的底部,在转轮上下位移时,车体会向下压缩弹簧,同时支杆向上位移,并将车体所受的重力及惯性转换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并均匀释放,保护车体的内部元器件,防止其受震动的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天津迦自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天津迦自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704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惠耐用的复印机转印蜡条
- 下一篇:一种耐用的复印机鼓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