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便携式无人机的机载航空电磁法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81355.5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34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朱国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风(上海)精密物理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165 | 分类号: | G01V3/165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周琼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便携式 无人机 机载 航空 电磁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便携式无人机的机载航空电磁法测量装置,包含控制主机、发射线框和接收线框;发射线框为中空圆环形,通过吊挂绳吊挂在无人机下方;发射线框内部设有发射线圈电缆;发射线框的尾部中间设有导流尾翼;接收线框设置在发射线框的中间,接收线框设有三个中空圆环两两垂直相交固定组成空心球形;接收线框内部设有接收线圈电缆;控制主机设置在无人机内部,并与发射线框和接收线框内部穿出的电缆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将航电系统控制主机以及供电系统和无人机分离,安装更便携,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无人机,该装置不产生电磁干扰,最大限度的降低系统自身的噪声来源,还可以在后期的数据处理和解释中得到更全面的信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航空电磁法测量的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无人机的机载航空电磁法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时间域航空电磁法(ATEM)探测系统是航空物探的一种。航空物探作为快速、经济的高技术勘查方法在西方发达国家使用较为广泛,主要用于金属矿产资源调查,区域资源勘查及地质填图等。飞行作业可以使探测的速度和应用范围大大扩展,极大的提高资源勘察的效率。
时间域航空电磁探测系统由数据采集和记录计算机和机舱外挂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以及其他附属设备组成。发射装置通过控制发射线圈中的电流,向地下发射随时间变化的电磁场(一次场),一次场使地下有导电性的物体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磁场(二次场)。二次感应电磁场随时间衰减,通过接收线圈可以接收二次场的感应电压值。二次场和地下物质的电磁性质相关,对接收到的二次场的感应电压分析后可以推断地下介质的介电常数、电导率和磁导率等参数。通过对目标区域的探测可以得到一个区域的电性参数,从而可以推断地下物质的空间分布和形状等信息。
无人机航空物探是近年来新兴的勘探技术,随着电子技术和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物探仪器电子控制部分逐渐小型化,重量也可以做到更小,更有利于搭载在无人机上进行物探工作。无人直升机的航空电磁法测量将在工程勘探方面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
目前无人直升机的小型化航空电磁法设备还较少被开发。大型直升机的航空电磁法设备大多重量较重,应有范围受飞行条件的限制较大,无人机航空电磁法与大型航空电磁法相比应用在不同场景,主要应用在浅地表的工程勘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航空电磁法测量装置,将航电系统控制主机以及供电系统和无人机分离,安装更便携,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无人机,该装置不产生电磁干扰,最大限度的降低系统自身的噪声来源,还可以在后期的数据处理和解释中得到更全面的信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便携式无人机的机载航空电磁法测量装置,其中,所述的装置包含控制主机、发射线框和接收线框;所述的发射线框为中空管构成的圆环形,通过吊挂绳吊挂在无人机下方;发射线框内部设有发射线圈电缆;所述的接收线框设置在发射线框的中间,接收线框设有三个中空管构成的圆环,三个圆环两两垂直相交固定组成空心球形;接收线框内部设有接收线圈电缆;所述的控制主机设置在无人机内部,并与发射线框和接收线框内部穿出的电缆相连接。
上述的用于便携式无人机的机载航空电磁法测量装置,其中,所述的发射线框和接收线框是由工程塑料制成的线框。
上述的用于便携式无人机的机载航空电磁法测量装置,其中,所述的发射线框是由一根完整的PVC圆管组成的圆环,发射线框上沿圆周均匀地设有若干管箍,发射线框通过管箍与吊挂绳连接。
上述的用于便携式无人机的机载航空电磁法测量装置,其中,所述的发射线框的前部设有一个出线口,发射线框的内部空心且贯通,发射线框的内部设有沿圆环缠绕的发射线圈电缆,发射线圈电缆通过出线口穿出并与位于无人机中的控制主机连接。
上述的用于便携式无人机的机载航空电磁法测量装置,其中,所述的发射线框的尾部中间设有一个导流尾翼,导流尾翼为梯形片状,垂直于发射线框所在的水平面并与发射线框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风(上海)精密物理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南风(上海)精密物理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813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锁可靠性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脱动铁芯组件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