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面团醒发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20736.7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61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沈建华;王卫军;沈沪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信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1C13/00 | 分类号: | A21C13/00;G05D23/20;G01D21/02;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00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团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面团醒发控制装置,包括箱体、箱门、主控制装置、通气装置,主控制装置设置于箱体内部且由温度控制装置、温度传感装置、计时装置、监控装置组成,温度控制装置和温度传感装置设置于箱体底部,计时装置和监控装置设置于箱体上端,监控装置通过温度传感装置调控温度控制装置,监控装置上设有通气装置,监控装置内设有信息监测管理系统,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由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二氧化碳感应器、报警警示器组成,信息监测管理系统分别与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二氧化碳感应器和报警警示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装置可达到实时监测醒发条件情况,避免醒发过度或不完全醒发,极大提高了面团醒发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制作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团醒发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焙烤制品进行焙烤前,需要对面团进行醒发,醒发过程很重要,醒发面团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经过淀粉酶的作用,变为人体易于吸收的营养,经过醒发大大提高了制品的营养价值。但酵母和淀粉酶对温度影响特别敏感,所以一般较难获得良好焙烤口感的醒发成品。
同时,由于酵母菌在氧气的参与下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利用糖类分解时产生的热能进行繁殖。随着酵母呼吸作用的继续进行,二氧化碳逐渐增加,面团内的氧气相应减少,酵母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和醒发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团醒发控制设备通过控制醒发过程中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计时装置来获得较好的醒发效果。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团醒发控制设备,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面团醒发控制装置,包括箱体、箱门、主控制装置、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装置设置于箱体内部且由温度控制装置、温度传感装置、计时装置、监控装置组成,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和所述温度传感装置设置于箱体底部,所述计时装置和所述监控装置设置于箱体上端,所述监控装置通过所述温度传感装置调控所述温度控制装置,所述监控装置上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通气装置,所述监控装置内设有信息监测管理系统,所述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由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二氧化碳感应器、报警警示器组成,所述信息监测管理系统分别与所述温度感应器、所述湿度感应器、所述二氧化碳感应器和所述报警警示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息监控系统内设有参数监测单元,所述参数监测单元为面团醒发时的温度预设阈值、湿度预设阈值、二氧化碳预设阈值。
优选的,所述温度预设阈值的取值范围为31~44摄氏度,所述湿度预设阈值的取值范围为83%~87%,所述二氧化碳预设阈值2100~2400ppm。
优选的,所述报警警示器对所述参数监测单元监测的温度预设阈值、湿度预设阈值、二氧化碳预设阈值不在取值范围内时发出警示输出信号进行警示。
优选的,所述通气装置为为若干均匀排列在监控装置上的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装置工作过程为:工作时监控装置内的信息监测管理系统通过通气装置,对箱体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进行监测,根据检测情况控制箱体底部温度控制装置和温度传感装置对醒发面团进行加热和降温,若数值范围不在预设阈值的取值范围则通过报警警示器进行示警,信息监控系统收到示警后再次通过加热或降温来实时调整箱体内醒发条件,计时装置可设定面团醒发所需用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改进的装置箱体内部且由温度控制装置、温度传感装置、计时装置、监控装置,可对面团醒发过程中的箱体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进行监测,实时监控醒发条件,获得更好醒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面团醒发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2面团醒发控制装置的箱体内部主控装置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信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信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207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