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折弯机的节能电机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49538.3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25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兵;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松川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5/00 | 分类号: | H02P5/00;H02P6/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冉剑侠 |
地址: | 6114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折弯 节能 电机 控制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折弯机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折弯机的节能电机控制电路,包括设置在节能器内的节能控制电路,以及与节能控制电路连通的选择电路;节能器分别连接在第一电机、横向电机和纵向电机与油压回路之间,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折弯机的电机系统有效节约能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折弯机的节能电机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全液压式折弯机是一种典型的周期性工作制设备,在一个完整的工作周期(工序过程)大致可分为快下、慢下、保压、冷却、回程等几个阶段,各个阶段都是通过油泵马达泵出液压油到各个油缸推动传动机构完成一系列动作,各个阶段需要不同的压力和流量。对于液压系统来说,每个阶段对压力,流量的匹配各不一样,而油泵马达的功率是根据其运行过程中最大负载配置的,而油压机一个工作周期中只有保压工作阶段负载较大,其他工作阶段一般较小,在冷却过程的负载几乎为零。对于油泵马达而言,油压机过程是出于变化的负载状态,在定量泵的液压系统中,油泵马达以恒定的转速提供恒定的流量,而工作所需压力和流量大小是靠压力比例阀和流量比例阀来调节的,通过调整压力或流量比例阀的开度来控制压力或流量大小。多余的液压油通过溢流阀回流,此过程称为高压截流,由它造成的能量损失一般在50%以上。
传统的折弯机油温较高、噪音较大、液压油泄漏大、用户电费成本很高、维护烦,变频器相对传统油压机可以省部分电,但仍避免不了定量泵部分的缺点。以前主要的节能改造技术为变频节能技术,但变频节能技术仍有它的明显缺陷。第一,变频器控制精度很低,直接输出会导致压力与流量精度无法满足机器要求,因此每次输出必须通过PQ阀溢流控制系统的压力与流量,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能量的浪费。第二,电机依然为普通三相异步电动机,其效率、功率因素都比现在的永磁同步伺服电机低,尤其是在轻载时,二者的差异更为明显。一般的统计表明,在折弯机的平均工况下,伺服电机(含驱动器)总效率比异步电机高10%左右。第三,对于普通异步电机,其启动、过载动作一般需要5-7倍的电流才能输出2倍的额定转矩,而伺服电机即使在额定转速下输出2倍的额定转矩,也只需要2倍供电电流。第四,由于变频控制时电机响应速度限制,使得设备的生产效率有所降低。
随着世界各国在环保,如能耗、噪音、泄漏等控制方面日益严格的要求,改造与制造新一代“节能型”折弯机,就成为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折弯机的节能电机控制电路。
本方案中的用于折弯机的节能电机控制电路,包括设置在节能器内的节能控制电路,以及与节能控制电路连通的选择电路;节能器分别连接在第一电机、横向电机和纵向电机与油压回路之间;所述节能控制电路包括彼此连接的电压检测电路和多谐振荡器;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蓄电池、与蓄电池负极连接的NPN型第一三极管和运算放大器、与蓄电池并接的稳压器、串接在稳压器和磁电机充电绕组之间的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稳压器分别连接的继电器、稳压器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并接在第一电阻的两端并经过第二电阻与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器经第四电阻连接至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经过正向连接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五电阻与NPN型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NPN型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继电器连接;继电器并接有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多谐振荡器包括与蓄电池负极连接的NPN型第二三极管和NPN型第三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的发光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连接在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的第一电解电容、连接在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的第二电解电容;第一电解电容的阳极与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电解电容的阳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第一电解电容的阴极和第二电解电容的两端均通过一个电阻连接至开关远离蓄电池的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松川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松川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495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型罩成型设备
- 下一篇:一种筛分效果好的铝粒筛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