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差压流量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50430.6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24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宾;马鹏飞;邱国财;刘光亮;郭林林;曾伟东;李国宁;许文吉;奉贞丽;陈维孝;陈新准;刘新雅;张运龙;何伟生;郑晓银;傅王勇;黄达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奥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34 | 分类号: | G01F1/34;G01F1/69 |
代理公司: | 广州利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73 | 代理人: | 王增鑫 |
地址: | 51033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差压 流量传感器 | ||
1.一种热差压流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传感集成组件以及层流元件;
壳体内设有导气道,导气道的两端分别对应连通进气道和出气道,进气道的另一端连通用于输气的管道,以将管道内流通的气流引入导气道;出气道另一端与管道连通,以将导气道内的气体排出至管道;
层流元件设置于管道内,用于改变该管道气体流通路径上的部分气体的流向,将该部分气体导入进气道;
传感集成组件设置于导气道内,其包括两个沿导气道流通路径顺次设置的、用于检测气体温度的热敏电阻,该传感集成组件将该两个热敏电阻之间的温度差值转换为气压信息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差压流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集成组件还包括惠斯通电桥,所述惠斯通电桥用于检测所述两个热敏电阻的电压输出差压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差压流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热敏电阻分别为第一热敏电阻和第二热敏电阻,第一热敏电阻和第二热敏电阻并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差压流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集成组件还包括与第一热敏电阻和第二热敏电阻并联的加热电阻,该加热电阻用于加热流入导气道的气体温度,以为第一热敏电阻和第二热敏电阻提供高温工作环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差压流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对应在管道上开设有导气口,所述出气道对应在管道上开设有排气口,管道内的气体从导气口方向流向排气口方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差压流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流元件设置于管道的内圆周上,所述层流元件设置于导气口和排气口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差压流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流元件呈圆环状或栅栏状或导气槽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差压流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道包括与进气道连通的进气口和与出气道连通的出气口,导气道包括在靠近其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分别设置的迂回部以及连通两个迂回部的直通部,整个导气道对称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差压流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迂回部设置一拐角,该拐角至少一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直通部的任意截面的面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差压流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部居于进气口与出气口的连线的一侧,所述迂回部自进气口/出气口向远离出气口/进气口的方向延伸后向直通部所在一侧方向继续延伸至超过所述直通部所处位置后,折返与所述直通部连通。
11.如权利要求8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热差压流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道被设计为所述迂回部处的气体平均流速小于所述直通部的平均流速。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差压流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集成组件还包括处理芯片,处理芯片接收所述差压信号,将所述差压信号转换为气压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差压流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集成组件设置于所述导气道的中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差压流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道、进气道及出气道为密闭气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奥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奥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5043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钻孔取芯机
- 下一篇:一种高效率龙门加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