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可调整底盘间隙的车辆悬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02681.9 | 申请日: | 202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89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A·V·加夫里洛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A·V·加夫里洛夫 |
主分类号: | B60G17/02 | 分类号: | B60G17/02;B60G11/14;B60G17/015;F16F1/12;F16F1/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韩长永 |
地址: | 俄罗斯联***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可调整 底盘 间隙 车辆 悬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控底盘间隙和刚度的机动车辆的悬架,其包括螺旋弹簧(1),该螺旋弹簧具有控制装置(2),该控制装置被固定至车辆的车身并且优选地借助于由电马达驱动的传动级可旋转地定位。控制装置(2)被实现为成形螺母,其直接旋拧在优选为圆柱形的螺旋弹簧(1)的线圈上,并具有沿螺旋线定位并与螺旋弹簧的线圈相连接的辊体;相对于螺旋弹簧,控制装置(2)完全可移动并可固定在其上。机动车辆的悬架确保了底盘间隙减小时悬架的刚度提高,底盘间隙增大时悬架的刚度减小,以及在不阻碍对其上部固定点的触及的情况下在螺旋弹簧内部内置伸缩阻尼器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调整(可控,可变)的底盘间隙的车辆悬架。本发明尤其涉及带有具有变速器的电动力传动系的可控悬架。这种类型的悬架主要用于客车、轻型卡车和电动车辆(电动车)。
背景技术
具有可控(可变)底盘间隙(水平控制)的可控悬架是众所周知的。它们使得可以获得新颖的悬架性能,尤其是以下悬架性能:
–增加或减小车身底盘间隙,以及
–增加或减小悬架的刚度。
在提及的悬架中,当前使用了气动或液压系统。这些系统复杂且昂贵,因此未被广泛采用。因此,需要更简单的解决方案。最新趋势是用电动力传动系代替液压系统。例如,提供了带有动力螺钉对的弹簧悬挂器和带有变速器的电动力传动系。根本上,在这种悬架中,采用了弹簧和螺钉升降装置。螺钉升降装置的螺钉通过辊轴承耦接至车身。阴螺钉用作悬架的上部弹簧板的轴承支撑件。当旋转螺钉时,阴螺钉和弹簧板的高度会改变。由此,车身下方的底盘间隙改变。
在类似的可控悬架中,不仅其简单的构造被认为是有利的。与气动和液压系统相比,此类悬架还具有更高的能源效率。对于在电动汽车中使用这种系统而言,这是一个特别吸引人的优势。
具有可变底盘间隙的机动车辆的悬架是已知的(参见专利DE 102 55 764B3,IPCB60G 17/00,B60G 17/015,于2004年2月26日公布)。该悬架包括弹簧和带有薄壁转子的电马达。上部冲击弹簧板被安装在转子内部。该板从下方支撑在螺母上。该螺母与小螺纹衬套耦接。该小螺纹衬套与该转子一起旋转。阻尼杆在螺纹衬套内延伸。
在已知的悬架中,弹簧的刚度不随车身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动力组件位于承受着最强烈的振动和来自车轮的冲击载荷的区域中。因此,螺钉升降装置的一对螺钉在弹簧下方的位置使得保护一对螺钉的工作表面免于变脏变得更加困难。
具有可变底盘间隙的机动车辆的悬架是已知的(参见专利申请JP 2001 301436A,IPC B60G 11/16,B60G 15/06,B60G 17/02,于2001年10月31日公布)。该悬架包括圆柱形弹簧。圆柱形弹簧被固定在弹簧板之间。圆柱形弹簧通过其下部弹簧板固定在螺母上。在弹簧下方,安装了呈螺钉升降装置的一对螺钉形式的动力组件。螺钉升降装置借助驱动器(例如带有变速箱的电马达)旋转。
已知悬架的缺点在于,当车身间隙改变时,弹簧的刚度不变。螺纹动力组件位于承受来自车轮的冲击载荷的区域中。此外,难以保护一对螺钉的工作表面不被弄脏。
还已知一种具有可变底盘间隙的机动车辆的悬架(参见专利申请DE 10 2015214161 A1,IPC B60G 15/06,B60G 15/06,B60G 17/02,B60G 17/02,于2017年2月2日公布)。该悬架包括圆柱形弹簧。圆柱形弹簧的下部弹簧板被固定在具有动力传动系的螺钉升降装置的螺母上。螺钉升降装置的动力传动系横向安装在悬架支柱下部的弹簧下方。
在这种已知的悬架中,当控制车身高度时,不能实现改变悬架的刚度的能力。带有动力传动系的螺钉升降装置位于承受最剧烈的嘎嘎声和相当大的冲击载荷的区域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V·加夫里洛夫,未经A·V·加夫里洛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026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负热膨胀材料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