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开窗噪声控制系统、方法及相关车载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04914.9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9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仲旭;吴晟;刘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37 | 分类号: | B60R16/03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稷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开窗 噪声 控制系统 方法 相关 车载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开窗噪声控制系统、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一种汽车开窗噪声控制系统,包括:气流控制装置、误差麦克风和处理器;其中,所述误差麦克风,用于采集目标车辆内的噪音信号,并将所述噪音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噪音信号,基于所述噪音信号,计算与所述噪音信号匹配的气流控制信号;将所述气流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气流控制装置;所述气流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气流控制信号控制气流流动,以减小所述目标车辆内噪声的声能量。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有效地降低汽车内开启车窗后的噪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开窗噪声控制系统、方法及相关车载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时,假如汽车的车窗处于开启,或者正在打开或关闭车窗的状态时,往往会因为汽车的高速移动,使得汽车内外气流流速不同,造成开窗时产生风噪声,对于乘车的乘客舒适性有极大影响。而且如果风噪声过大,甚至还有可能会对人耳造成伤害。
目前噪音的控制可以采用被动降噪和主动降噪。主动降噪是利用声波相消性干涉原理进行降噪,噪声的频率越低、带宽越窄,则越容易控制。虽然开窗的噪声频率很低,由于该噪声频率过低(20赫兹(hertz,HZ)左右),虽然从原理而言易于控制,但车载电声换能器(如,扬声器)无法发出如此低频的声音去干扰,所以传统的主动控制方法对于该种情况不起作用。
现有的降噪为了保证可以抵消开窗气流产生的噪音,往往会在侧窗的三角板或者后视镜等位置安装一个可活动的扰流板。在车窗打开时,该扰流板可以弹开处于展开完全状态,此时该扰流板可以对气流起到扰动的作用,使车舱内噪声降低。然而,该种方法本质上还是属于被动控制,依赖于扰流板形状的设计和安装位置的选择,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最大可以降低10分贝(decibe,dB)左右),但开窗时的风噪声依然可以达到115dB,处于人耳痛阈的边缘,会引起乘客的不适,该被动降噪效果有限。而且该方法需要在风洞中大量的进行测试来进行完善扰流板形状的设计和安装位置,不同车型之间设计还无法通用,代价较高。
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汽车内的开窗噪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开窗噪声控制系统、方法及相关设备,以有效地降低汽车内的开窗噪音。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开窗噪声控制系统,包括:气流控制装置、误差麦克风和处理器;其中,所述误差麦克风用于:采集目标车辆内的噪音信号,并将所述噪音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噪音信号,基于所述噪音信号,计算与所述噪音信号匹配的气流控制信号;将所述气流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气流控制装置;所述气流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气流控制信号控制气流流动,以减小所述目标车辆内噪声的声能量。
实施第一方面提供的实施例,误差麦克风可以采集目标车辆内的噪声水平并反馈给处理器,处理器根据误差麦克风反馈的噪音水平,计算气流控制装置的气流控制信号,以使气流控制装置可以基于气流控制信号进行运动或输出气流,以达到扰动气流的目的。即,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式和速度,进而减小因气流流动造成的噪声,对目标车辆内因开窗产生的噪声实现主动噪声控制,可以极大的抑制车内噪声,有效地解决了目前使用主动噪声控制的方法车内降噪效果有限的问题。另外,处理器可以基于目标车辆内因开窗产生的噪声,计算与该噪音信号匹配的气流控制信号,即,该气流控制信号可以跟随噪音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可以实时控制噪音的声能量,保证目标车辆内噪音变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气流控制装置并不太过于依赖该气流控制装置的形状设计和安装位置的选择,更加适用于多种车型,也不需要在风洞中大量的进行测试来进行完善,大大节省了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049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