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压部件、热压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和热压部件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19933.9 | 申请日: | 2020-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4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小幡美绘;高岛克利;田中稔;中原佳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1D9/46;C22C38/00;C22C38/60;C21D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书慧;朝鲁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压 部件 钢板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入剥离强度优异的热压部件。热压部件的拉伸强度为1780MPa以上。镀层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为25μm以下。钢板以质量%含有C:0.25%以上且小于0.50%、Si:1.5%以下、Mn:1.1%~2.4%、P:0.05%以下、S:0.005%以下、Al:0.01%~0.50%、N:0.010%以下、Sb:0.001%~0.020%、Nb:0.005%~0.15%和Ti:0.005%~0.15%,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在从除去镀层的钢板的表面起板厚方向50μm以内,旧奥氏体的平均晶体粒径为7μm以下,且马氏体的体积分率为9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压部件、热压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和热压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环境问题严重,CO2排放限制正趋于严格化。在汽车领域中,面向提高燃料效率的车体的轻型化已成为课题。因此,对汽车零件应用高强度钢板而薄壁化得到了发展,在研究应用拉伸强度(TS)为1780MPa以上的钢板。
但是,拉伸强度为1780MPa以上的钢板有时在通过冷压进行成型时产生裂纹,或者由于屈服强度高而产生较大的回弹,无法以高尺寸精度进行成型。
因此,最近,通过热压(也被称为热冲压、模压淬火、加压淬火等)进行的成型备受关注。热压是在将钢板加热至奥氏体单相的温度区域后,在高温的状态下进行成型(加工)的技术。由此,能够以高尺寸精度进行成型。另外,通过利用成型后的冷却进行淬火,能够高强度化。
然而,在汽车组装中,大多进行电阻点焊。
而且,在电阻点焊机的焊枪无法进行的部分部位,进行螺栓紧固,此时,进行凸焊(参照专利文献1~2)。具体而言,首先将具有凸出部的螺母电阻焊接于钢板。由此,形成螺母的凸出部与钢板的焊接接头(凸焊部)。然后,使用螺栓组装其它钢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69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579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确保178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的成分组成中,钢板的变形阻力变高。进而,在热压中,由于镀层的合金化反应而表面粗糙度变大。因此,在热压后的钢板(热压部件)中,凸焊部的压入剥离强度(以下,也称为“凸焊后的压入剥离强度”,或者简称为“压入剥离强度”)有可能不充分。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方面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压入剥离强度优异的热压部件。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制造热压用钢板的方法以及使用通过上述方法而制造的热压用钢板来制造热压部件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采用下述构成,可实现上述目的,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的[1]~[5]。
[1]一种热压部件,是具备钢板和上述钢板表面的镀层的热压部件,上述热压部件的拉伸强度为1780MPa以上,上述镀层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为25μm以下,上述钢板具有如下成分组成和微观组织:该成分组成以质量%含有C:0.25%以上且小于0.50%、Si:1.5%以下、Mn:1.1%~2.4%、P:0.05%以下、S:0.005%以下、Al:0.01%~0.50%、N:0.010%以下、Sb:0.001%~0.020%、Nb:0.005%~0.15%和Ti:0.005%~0.15%,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该微观组织在从除去上述镀层的上述钢板的表面起板厚方向50μm以内,旧奥氏体的平均晶体粒径为7μm以下,且马氏体的体积分率为9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199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强度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从时间序列数据中自动检测代码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