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辆的扭矩传递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21097.8 | 申请日: | 2020-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3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H.莫雷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08 | 分类号: | B60K17/08;B60K1/00;B60K23/04;B60K17/16;F16H1/20;F16H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蕊瑞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辆 扭矩 传递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包括至少一个马达(2)的机动车辆的扭矩传递装置(1),所述扭矩传递装置包括:第一输出轴(14),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一离合器(E1)的输出元件(12)和第二离合器(E2)的输出元件(12、13),所述第一输出轴(14)用于驱动所述车辆的第一车轮,第二输出轴(17),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三离合器(E3)的输出元件(15)和第四离合器(E4)的输出元件(16),所述第二输出轴(17)用于驱动所述车辆的、与所述第一车轮相对的第二车轮,扭矩传递机构(5、R1、R2、R3、7、R5、R6、R7、R8、R9、R10),被设计成根据第一传动比将扭矩从所述马达(2)传递到第一离合器(E1)的输入元件(9)和第四离合器(E4)的输入元件(10),并根据第二传动比将扭矩从所述马达(2)传递到第二离合器(E2)的输入元件(11)和第三离合器(E3)的输入元件(1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尤其是电动或混合动力机动车辆的扭矩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尤其可属于以下类别之一:
由内燃机驱动的车辆,
被称为混合动力车辆的车辆,
被称为电动车辆的车辆。
由内燃机驱动的车辆通常包括变速箱以及机械或液压传递系统。变速箱的作用是根据用户的要求以及内燃机的速度和扭矩来调整传递给车轮的速度和扭矩。
被称为混合动力车辆的车辆通常使用内燃机和电马达。被称为电动车辆的车辆仅使用电马达驱动。
本发明更具体地应用于混合动力车辆和电动车辆。
为了适应速度和扭矩,电马达的使用通常需要包括齿轮和差速机构的复杂组合的传递系统,以使得能够在每个车轮上实现期望的速度和扭矩输出水平。
在拐弯处,位于弯道内侧的车轮需要覆盖的距离较短,因此旋转速度不如位于弯道外侧的车轮快。由于差速机构的存在,驱动得以保持,并且同时允许车轮之间的速度差。因此,可以确保更好的抓地力,并能够限制轮胎磨损。
使用差速机构的缺陷是向每个车轮传递了相同方向的相同的扭矩。此时,在许多使用场景中,更理想的是向提供最大阻力的轴(即:具有最佳抓地力的车轮)施加更大的扭矩。使用传统差速机构时,当其中一个车轮停在光滑的表面(例如黑冰)上时,其有旋转的趋势,从而限制了车辆的运动。
为了缓和这种缺陷,已知的实践是采用被称为扭矩矢量分配的技术,该技术提供了改变传递到每个车轮上的扭矩的可能性,从而改善抓地力。例如,已知的实践是使用限滑或自锁电子差速器(电子限滑差速器eLSD),其通过使用电子控制单元来确保每个车轮接收足够的扭矩。eLSD类型的系统监控来自各种车轮传感器的信号,并且在车轮打滑的情况下,将更多的扭矩传递给对地面的抓地力更好的车轮。
然而,这种差动系统的使用确实占据了很大的空间。为了解决这个空间问题,文献US 9 657 826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扭矩传递装置,该扭矩传递装置包括通过第一行星齿轮组连接到第一离合器机构的输入轴并通过第二行星齿轮组连接到第二离合器机构的输入轴的电马达。第一和第二离合器机构的输出分别连接到车辆的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
第一和第二离合器机构以这样的方式被控制,即:根据要传递到车轮的扭矩来改变离合器的打滑。因此,离合器的控制提供了引导车轮之间扭矩的矢量分配的功能。
然而,这种结构的齿轮不允许通过行星齿轮组改变减速比,这限制了车辆的动态性能,特别是车辆快速达到高速的能力。本发明试图克服这一缺陷,并且同时避免用户可察觉的扭矩中断或加速度变化,以保证用户舒适性。本发明还寻求限制所用马达的尺寸,并减少车辆的能量消耗和扭矩传递装置所占据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包括至少一个马达的车辆的扭矩传递装置,该扭矩传递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雷奥离合器公司,未经法雷奥离合器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210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