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金薄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和合金薄带层叠体的制造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31374.3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7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栗山安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41/02 | 分类号: | H01F41/02;B32B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陈彦;张默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层叠 制造 方法 装置 | ||
本公开提供一种合金薄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合金薄带层叠体的制造装置,该合金薄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具有:通过直接对具有粘接层和合金薄带的第一层叠构件的上述合金薄带施加外力而在上述合金薄带中形成裂缝,得到具有上述粘接层和形成有上述裂缝的上述合金薄带的第一层叠体的工序;通过直接对具有粘接层和合金薄带的第二层叠构件的上述合金薄带施加外力而在上述合金薄带中形成裂缝,得到具有上述粘接层和形成有上述裂缝的上述合金薄带的至少1个第二层叠体的工序;以及在上述第一层叠体上层叠上述至少1个第二层叠体,得到上述粘接层和形成有上述裂缝的上述合金薄带交替层叠而成的合金薄带层叠体的工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合金薄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和合金薄带层叠体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型信息终端或手机等电子设备正迅速普及。尤其是手机(例如智能手机)、Web终端、音乐播放器等,为了作为便携设备的利便性,需要可长时间连续使用。这些小型便携设备中使用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作为电源。该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有:使电力接受侧的电极与供电侧的电极直接接触而进行充电的接触充电方式;以及在供电侧和电力接受侧双方设置传输线圈,通过利用电磁感应的电力传输来进行充电的非接触充电方式。非接触充电方式中,不需要用于使供电装置与电力接受装置直接接触的电极,因此还能够使用相同供电装置对不同的电力接受装置进行充电。此外,非接触充电方式是不仅可用于便携设备、而且可用于其他电子设备、电动汽车、无人机等的技术。
非接触充电方式中,供电装置的一级传输线圈中产生的磁通量隔着供电装置和电力接受装置的壳体在电力接受装置的二级传输线圈中产生电动势从而进行供电。为了获得高电力传输效率,对于传输线圈,在与供电装置和电力接受装置的接触面的相反侧,设置作为线圈轭的磁性片。该磁性片具有以下那样的作用。
第一作用是作为磁屏蔽材料的作用。例如,如果非接触充电装置的充电作业中产生的泄漏磁通量在构成二次电池的金属构件等其他部件中流动,则这些部件由于涡流而发热。磁性片能够作为磁屏蔽材料抑制该发热。
磁性片的第二作用是,作为使充电中在线圈中产生的磁通量回流的轭构件发挥作用。
以往,非接触充电装置的磁性片中使用的主流的软磁性材料是铁氧体材料,最近,如日本特开2008-112830号公报所示,也开始使用由包含非晶合金、纳米晶合金的软磁性材料构成的合金薄带。
日本特开2008-11283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磁性片的制造方法,具备在片基材上隔着粘接层粘接薄板状磁性体(合金薄带)而形成磁性片的工序、以及将上述合金薄带维持于粘接在上述片基材上的状态并为了提高Q值或降低涡流损耗而利用外力分割为多个的工序。此外,日本特开2008-112830号公报公开了下述内容:通过对合金薄带施加外力而分割成多个,在将磁性片用作例如感应器用磁性体时,能够实现Q值的提高。此外,日本特开2008-112830号公报公开了下述内容:将磁性片用作磁屏蔽用磁性体时,能够阻断合金薄带的电流通路,降低涡流损耗。进一步,日本特开2008-112830号公报公开了下述内容:将合金薄带分割成多个时,经分割的磁性体片的面积优选在0.01mm2以上25mm2以下的范围。
此外,日本特表2015-505166号公报中,作为磁性片的制造方法的一例,公开了应用下面两个步骤,也就是:1)在由至少1层非晶带构成的薄膜磁性片(合金薄带)的两个侧面附着保护膜和在露出面形成有离型膜的双面胶带,形成层叠片的步骤;以及,2)对上述层叠片进行切片处理(フレーク処理),将上述合金薄带分割成多个细片的步骤。
而且,进一步作为后续的步骤还公开了进行下述步骤:3)进一步对上述经切片处理的层叠片进行层压处理,在层叠片平坦化和纤细化的同时,将上述保护膜和双面胶带具有的第一和第二粘接层的一部分填充于上述多个细片的间隙而使其绝缘(isolation)的步骤。通过上述步骤3),进行上述片的平坦化和纤细化。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金属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金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313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