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带有双活塞组件的锁止离合器和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流体动力扭矩耦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34632.3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1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殷学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法雷奥凯佩科 |
主分类号: | F16H45/02 | 分类号: | F16H45/02;F16H41/04;F16H41/24;F16D25/0635;F16D25/12;F16D41/066;F15B15/20;B60W2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蕊瑞 |
地址: | 韩国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带有 活塞 组件 离合器 可选择 单向 流体 动力 扭矩 耦合 装置 | ||
1.一种用于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的流体动力扭矩耦合装置,包括:
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的壳体;
变矩器,其包括叶轮和涡轮,涡轮与叶轮同轴地设置在壳体中;
锁止离合器,其包括双活塞组件,并且能够在流体动力传动模式和锁止模式之间切换,在流体动力传动模式下,涡轮能够相对于壳体旋转,在锁止模式下,涡轮不能够旋转地联接至壳体;以及
设置在壳体外部的可选择单向离合器,该可选择单向离合器包括外座圈、每对包括第一和第二扭矩传递元件的多对扭矩传递元件、通过第一和第二扭矩传递元件驱动地且不可旋转地可连接到外座圈的内座圈以及构造成周向移位每对扭矩传递元件中的第一扭矩传递元件的多个致动器构件;
每对扭矩传递元件的第一和第二扭矩传递元件中的每个能够相对于外座圈和内座圈中的至少一个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选择性地周向移动,在接合位置,外座圈不可旋转地联接到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内座圈,在脱离位置,外座圈能够相对于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内座圈旋转;
双活塞组件包括主活塞和安装至主活塞并能够相对于主活塞和壳体轴向移动的至少一个副活塞;
双活塞组件的主活塞能够相对于壳体和至少一个副活塞在锁止位置和非锁止位置之间选择性地轴向移动,在锁止位置,主活塞不可旋转地联接到壳体,在非锁止位置,主活塞能够相对于壳体旋转;
至少一个副活塞具有与该至少一个副活塞一体的多个致动器杆;
每对扭矩传递元件中的第一扭矩传递元件通过作用于致动器构件的至少一个第二锁止活塞的致动器杆的轴向移动而选择性地能够从接合位置周向移动到脱离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动力扭矩耦合装置,其中,所述外座圈不可移动地固定到所述壳体,并且其中,所述内座圈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动力扭矩耦合装置,其中,每个致动器构件构造成与所述至少一个副活塞的致动器杆之一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动力扭矩耦合装置,其中,所述双活塞组件包括安装至所述主活塞并能够相对于主活塞和壳体轴向移动的多个副活塞,并且其中,每个副活塞具有与其中一个副活塞成一体的其中一个致动器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动力扭矩耦合装置,其中,每个致动器构件能够沿所述内座圈的内滚道周向移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动力扭矩耦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扭矩传递元件分别是第一和第二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动力扭矩耦合装置,其中,每个致动器构件包括支撑部分和致动器部分,该支撑部分邻近并构造成接合每对扭矩传递元件的第一辊中的一个,该致动器部分从支撑部分远离第一辊向外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动力扭矩耦合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副活塞的每个致动器杆的自由远端具有邻近每个活塞杆的末端的锥形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动力扭矩耦合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副活塞的每个致动器杆的自由远端的锥形部分构造成与致动器构件之一的致动器部分的致动器边缘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动力扭矩耦合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副活塞相对于所述主活塞和壳体能够在相对于主活塞的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轴向移动,其中当至少一个副活塞处于伸出位置时,每对扭矩传递元件中的第一扭矩传递元件处于接合位置,并且其中当至少一个副活塞处于缩回位置时,每对扭矩传递元件中的第一扭矩传递元件处于脱离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动力扭矩耦合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副活塞被至少一个压缩弹簧朝向伸出位置轴向偏压。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动力扭矩耦合装置,其中,每对扭矩传递元件中的第一和第二扭矩传递元件分别被相应的第一和第二弹簧朝向其接合位置偏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法雷奥凯佩科,未经株式会社法雷奥凯佩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3463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口腔组合物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小分子局部黏着斑激酶(FAK)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