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辆的电驱动单元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35953.5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5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F·马格亚;F·洛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BPW矿用轴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2 | 分类号: | B60K1/02;H02K5/20;H02K5/173;H02K5/15;H02K9/19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俄旨淳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辆 驱动 单元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电驱动单元,所述电驱动单元具有两个电力驱动器(5A、5B),所述电力驱动器设置在共同的驱动器壳(3)的壳体(4)中并且分别包括定子和随转子轴(8A、8B)转动的转子(8)。所述转子轴(8A、8B)相邻的轴端部(10A、10B)都旋转支承在轴承壳(25)中,所述轴承壳是刚性地设置在驱动器壳(3)的支承板(20)的中央区域。为了实现具有两个前后相继地设置在共同的驱动器壳中的电力驱动器的电驱动单元,而不会由此带来在驱动器壳的强度上的缺点,所述支承板(20)的组成部件包括撑杆(21、22、23),这些撑杆从轴承壳(25)向外延伸并且将轴承壳(25)与驱动器壳(3)的所述壳体(4)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电驱动单元。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根据独立权利要求24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电驱动单元。
背景技术
由WO 98/40958已知一种具有两个设置在相互平齐的转动轴线上的电力驱动器的电驱动单元。尽管这两个电力驱动器是位于共同的驱动器壳的壳体之内,但所述电力驱动器在其余方面是彼此独立的并且相应地分别设有自己的转子轴,所述转子轴相互背离的轴端部从驱动器壳中引出。转子轴另外的彼此相邻的轴端部都转动支承在一个轴承壳中。所述轴承壳是一个支承板的中央区域,所述支承板设计成圆板并且将驱动器壳分成具有第一电力驱动器的第一壳体部分和具有第二电力驱动器的第二壳体部分。
由于在带有在中央设置在其中的轴承壳的支承板上设有转子轴的两个旋转支承结构之一,所述支承板相应地设计成具有较大的尺寸,由此支承板除了支撑轴力以外还对提高驱动器壳的强度有所贡献。对于驱动器壳的结构长度决定性的因此不仅是电驱动单元本身的尺寸,而且还有所述支承板所需要的附加结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一种具有两个前后相继地设置在共同的驱动器壳中的电力驱动器的电驱动单元,所述电驱动单元沿纵向方向结构紧凑,而不会由此带来驱动器壳强度上的缺点。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出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电驱动单元。在这种电驱动单元中,没有用作支承板的完整的板,而是将撑杆作为支承板的组成部分,所述撑杆从在中央设置在支承板中的轴承壳向外延伸。这些撑杆一起形成一个连接区域,所述连接区域将设置在中央的轴承壳与驱动器壳的壳体连接。由于支承板不是整面的构件,而是仅由单个撑杆形成支承板的连接区域,在撑杆之间留下开口并由此留下空腔。所述开口提供了例如用于电力驱动器的电接线端或用于冷却措施的位置并由此提供用于否则在驱动器壳中要求提供附加的结构空间的措施的位置。所述支承板以及轴承壳可以形锁合和力锁合地设置在驱动器壳中,此时,也可以通过铸造实现驱动器壳与支承板和轴承壳的一体的实施形式。
同时已经证实,对于使支承板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以及由此对于使驱动器壳具有希望的总强度不必要的是,所述支承板设计成整面的板件。利用由从轴承壳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并且由此与周围的壳体建立唯一的连接的离散的撑杆组成的支承板可以实现足够的刚度并且由此实现对驱动器壳的总强度有所贡献。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还提出一种具有权利要求24的特征的电驱动单元。这种驱动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冷却剂通道,所述冷却剂通道从壳体中的冷却剂口通过所述连接区域一直引入所述轴承壳中。
在这种电驱动单元中,转子轴的彼此相邻的轴端部也都旋转支承在一个轴承壳中,所述轴承壳是刚性地设置在驱动器壳中的支承板的中央区域。从轴承壳向外延伸并且将轴承壳与所述壳体连接的连接区域形成支承板的一个部分区域。所述连接区域除了其静力的、确定强度的功能以外还具有附加的功能,因为冷却剂通道分布通过所述连接区域,通过所述冷却剂通道例如给电机部件或者还有传动装置部件供应冷却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BPW矿用轴公司,未经BPW矿用轴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359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