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毒的黄热病病毒及其用于癌症治疗的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36140.8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4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罗伯特·科尔曼;斯特芬·穆勒;查尔斯·斯塔夫;王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达金尼克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9/12 | 分类号: | A61K39/12;A61K39/385;A61P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王芬;杨国强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热病 病毒 及其 用于 癌症 治疗 用途 | ||
本发明是设计的重组病毒在使用减毒的黄热病病毒治疗各种形式的恶性肿瘤中的用途。本发明的方法对于治疗各种器官(例如:乳腺、皮肤、结肠、支气管通道、胃肠的上皮衬里、上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肝、前列腺和脑)的恶性肿瘤特别有用。关于乳腺癌和黑色素瘤的治疗处理,在实验动物中证实了惊人的缓解。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根据35U.S.C.§119(e),本申请包括2019年5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848,443的优先权的权益,以引用的方式将其全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黄热病病毒疫苗毒株、黄热病病毒疫苗毒株的修饰版本和黄热病病毒的修饰版本来诱导对恶性肿瘤的溶瘤作用和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将本文的所有出版物均以引用方式并入,其程度就如同将每个单独的出版物或专利申请具体地且单独地指示为以引用方式并入一样。下面的描述包括可能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信息。这并不是承认本文提供的任何信息都是现有技术或与目前要求保护的发明相关,也不是承认任何明确或隐含地引用的出版物都是现有技术。
合成病毒学
DNA合成技术的快速改进有望彻底改变病毒学中采用的传统方法。传统上用于消除病毒基因组不同区域的功能的办法之一大量但费力地使用定点诱变来探索病毒株基因组中小的序列变异的影响。然而,病毒基因组(尤其是RNA病毒的基因组)相对短,通常长度不到10,000个碱基,这使得它们适合于使用目前可用的技术来全基因组合成。最近开发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技术可以进行按照规范设计的新基因组的从头合成,每个基因组只需几百美元。这允许产生全新的编码序列或将现有序列调整到传统克隆方法几乎不可能的程度。这种设计自由为进行大规模重新设计DNA/RNA编码序列提供了巨大的力量,以用于:(1)研究参数(如密码子偏倚、密码子对偏倚和RNA二级结构)变化对病毒翻译和复制效率的影响;(2)对未知的调控元件和病毒成功复制所必需的其它信号进行高效的全基因组扫描;(3)开发用于病毒株基因工程和抗病毒疫苗设计的新生物技术;(4)合成用于溶瘤疗法的修饰的病毒。
病毒基因组的从头合成
将基于计算机的算法用于从头设计和合成病毒基因组。这些合成的基因组(以本文所述的黄热病病毒17D的合成为例)可用于治疗癌症。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是由器官中细胞不受控制的生长引起的。肿瘤生长到正常器官功能可能会因肿瘤侵袭、功能组织的替换、对基本资源的竞争以及频繁转移扩散到继发部位而严重受损的程度。恶性肿瘤是美国第二大死亡原因。
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现有技术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和/或化学疗法。然而,许多恶性瘤(malignancies)对所有传统可用的治疗选择反应不佳,并且已知和实践的方法存在严重的不良副作用。在降低副作用的严重程度的同时提高常用治疗方案的效率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寻找替代的治疗方式。
近年来,已提出使用病毒来治疗癌症:(1)作为基因递送载体;(2)通过使用经遗传修饰而失去其致病特性的病毒作为直接的溶瘤剂;或(3)作为选择性破坏恶性细胞的试剂,其中使用为此目的而经遗传修饰的病毒。
使用病毒对抗恶性胶质瘤的实例包括如下。单纯疱疹病毒dlsptk(HSVdlsptk)为HSV的胸苷激酶(TK)阴性突变体。由于TK基因中360个碱基对的删除,该病毒的神经毒力减弱,TK基因的产物是正常病毒复制所必需的。已发现HSVdlsptk在快速分裂的恶性细胞中保留了繁殖潜力,导致细胞裂解和死亡。不幸的是,所有具有减弱的神经致病性的缺陷型疱疹病毒都与实验动物中脑炎的严重症状有联系。例如,在脑内感染有HSVdlsptk的小鼠中,LD50Ic(颅内给予)为106pfu,这是一个相当低的剂量。这限制了这种突变型HSV的使用。已经提出并测试了其它HSV突变体。不过,病毒性脑炎导致的死亡仍然是一个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达金尼克斯有限公司,未经科达金尼克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361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