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漏电检测装置、车辆用电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36662.8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1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中山正人;国光智德;滨田泰辅;朝仓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电 检测 装置 车辆 用电 系统 | ||
为了以简单的结构实现检测精度高的漏电检测,耦合电容器(Cc)的一端以与地线绝缘的状态同连接于负载(2)的蓄电部(20)的电流路径连接。电压输出部(11a、S1、S2、R3、R4、OP2)生成周期性地变化的周期电压,并将该周期电压经由阻抗元件(R1)施加于耦合电容器(Cc)的另一端。电压测定部(11b)测定耦合电容器(Cc)与阻抗元件(R1)之间的连接点的电压。漏电判定部(11c)基于测定出的电压来判定蓄电部(20)的电流路径与地线之间有无漏电。电压输出部(11a、S1、S2、R3、R4、OP2)在输出周期电压的测定期间之前,具有恒定地输出周期电压的高边电位与低边电位之间的电位的准备期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与地线绝缘的负载的漏电的漏电检测装置、车辆用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混合动力车(H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电动汽车(EV)普及起来。在这些电动车辆中,与辅机电池(一般为12V输出的铅电池)分开地搭载高电压的驱动用电池(牵引电池)。为了防止触电,包括高电压的驱动用电池、逆变器以及行驶用马达的强电电路与车辆的车身(底盘地线)之间被绝缘。
在强电电路的车辆侧的正极配线与底盘地线之间以及强电电路的车辆侧的负极配线与底盘地线之间分别插入有Y电容器,使从高电压的驱动用电池向车辆侧的负载供给的电源稳定化。搭载有监视强电电路与底盘地线之间的绝缘电阻来检测漏电的漏电检测装置。
在AC方式的漏电检测装置中,经由电阻和耦合电容器对驱动用电池的正极端子或负极端子施加脉冲电压并测定该电阻与该耦合电容器的连接点(测定点)的电压,来检测有无漏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02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AC方式的上述结构中,当驱动用电池的总电压变动时,其变动量叠加于脉冲的测定电压,因此难以正确地判定有无漏电。为了消除车辆侧的负载变动的影响,考虑插入高通滤波器或带通滤波器等对策,但电路结构变复杂。
本公开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简单的结构实现检测精度高的漏电检测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的某个方式的漏电检测装置具备:耦合电容器,其一端以与地线绝缘的状态同连接于负载的蓄电部的电流路径连接;电压输出部,其生成周期性地变化的周期电压,并将该周期电压经由阻抗元件施加于所述耦合电容器的另一端;电压测定部,其测定所述耦合电容器与所述阻抗元件之间的连接点的电压;以及漏电判定部,其基于由所述电压测定部测定出的电压,来判定所述蓄电部的电流路径与所述地线之间有无漏电。所述电压输出部在输出所述周期电压的测定期间之前,具有恒定地输出所述周期电压的高边电位与低边电位之间的电位的准备期间。所述漏电判定部将在所述准备期间测定出的电压设定为基准电位,所述漏电判定部在所述蓄电部的电流路径的漏电判定中使用通过在所述测定期间测定出的电压波形的上侧峰值与所述基准电位之差表示的第一波高值和通过所述基准电位与测定出的所述电压波形的下侧峰值之差表示的第二波高值中的至少一方。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检测精度高的漏电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比较例所涉及的具备漏电检测装置的电源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具备漏电检测装置的电源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3的(a)-(b)是表示比较例和实施方式1的施加脉冲波形和测定电压波形的一例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366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