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造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47145.0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6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石川元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尼康 |
主分类号: | B22F12/00 | 分类号: | B22F12/00;B22F12/41;B22F12/50;B22F12/90;B33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杨丹;沈珍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造形 装置 | ||
造形装置(100)包括:材料供给装置(18),向支承面(SS)上供给造形材料(BM);射束照射部(16),对支承面(SS)上的造形材料照射能量束(EB);支承构件(26),将包括支承面的支承面构件(MP)加以支承;基准标记,被照射能量束;以及移动装置,相对于射束照射部来移动基准标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造形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层状的造形材料照射能量束来造形出造形物的造形装置。
背景技术
由CAD(Computer-Aided Design,电脑辅助设计)数据直接生成3D(三维)形状的技术被称为快速原型法(有时也称为3D印刷、或者附加制造、或者直接数字制造),有助于以极短的前置时间来制作主要以形状的确认为目的的试制品。若根据处理材料来对3D打印机等利用快速原型法来形成三维造形物的造形装置进行分类,则可大致分为处理树脂的装置及处理金属的装置。利用快速原型法来制作的金属制的三维造形物与树脂制的情况不同,专门用作实际的组件。即,并非作为形状确认用的试制组件,而是作为实际的机械构造物的一部分(不论其为量产品还是试制品)来发挥功能。作为现有的金属用3D打印机,PBF(PowderBed Fusion,粉床融合)已为人熟知。
PBF是使金属的粉末薄薄地积层于搭载被加工物的床上,利用电流镜等来对此处扫描高能量的激光束,使激光束所照射的部分熔融而凝固。若1层份的描画完毕,则床仅下降1层份的厚度,在此处再次涂布金属的粉末,重复进行相同的操作。以如上所述的方式逐层地反复进行造形,获得所需的三维形状。
还已知代替激光束而使用带电粒子束、例如电子束来进行PBF的金属用3D打印机(以下称为金属用电子束3D打印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金属用电子束3D打印机与使用激光束的金属用3D打印机相比,可高速地制作高密度·高强度的金属组件。
然而,包括专利文献1所述的装置,现有的金属用电子束3D打印机中,在考虑到实用性的情况下,造形精度及造形速度(生产性)等存在应改善的方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187606号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1形态,提供一种造形装置,其在支承面上造形出造形物,其包括:材料供给装置,向上述支承面上供给造形材料;射束照射装置,对上述支承面上的上述造形材料照射能量束;支承构件,将包括上述支承面的支承面构件加以支承;基准标记,被照射上述能量束;以及移动装置,相对于上述射束照射装置来移动上述基准标记。
本说明书中,“支承面上”不仅包括与支承面接触的情况,还包括自支承面分离的上侧。例如,在支承面上形成多个造形材料的层的情况下,不仅包括第1层,还包括第2层及其后的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2形态,提供一种造形装置,其在支承面上造形出造形物,其包括:材料供给装置,向上述支承面上供给造形材料;射束照射装置,对上述支承面上的上述造形材料照射能量束;支承构件,将包括上述支承面的支承面构件加以支承;射束监测器,检测上述能量束;以及移动装置,相对于上述射束照射装置来移动上述射束监测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3形态,提供一种造形装置,其可在第1支承面上及第2支承面上造形出造形物,其包括:射束照射装置,对上述第1支承面上的造形材料及上述第2支承面上的造形材料照射能量束;第1支承构件,将包括上述第1支承面的第1支承面构件加以支承;第2支承构件,将包括上述第2支承面的第2支承面构件加以支承;以及移动装置,相对于上述射束照射装置,使包括上述第1及第2支承构件的旋转部分围绕旋转轴而移动;并且上述旋转部分的与上述旋转轴正交的平面中的重心位置与上述旋转轴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尼康,未经株式会社尼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471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