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距离测量装置和距离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56544.3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8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正幸;中野裕章;大前宇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1/02 | 分类号: | G01S11/02;G01S13/7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距离 测量 装置 测量方法 | ||
提供了一种即使在多径发生时也能精确测量距离的距离测量装置和距离测量方法。本公开提供一种距离测量装置,包括:第一收发单元、第二收发单元、响应信息获取单元、滤波器单元以及距离计算单元。第一收发单元在执行频率扫描的同时向第二收发单元发送第一脉冲信号。第二收发单元接收从第一收发单元发送的第一脉冲信号。响应信息获取单元基于通过接收第一脉冲信号获得的相位差来获取响应信息。滤波器单元从响应信息中提取初始响应信息,该初始响应信息是第一脉冲信号的初始接收部分的响应信息。距离计算单元基于初始响应信息计算组延迟,并且通过将组延迟乘以光速来计算第一收发单元与第二收发单元之间的距离。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距离测量装置和距离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存在一个问题,即难以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室内定位或距离测量,因为来自GPS卫星的无线电波不太容易到达室内。因此,最近使用了使用无线信号的距离测量技术,诸如Wi-Fi、蓝牙(注册商标)等。
距离测量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室内导航、分析顾客在商店中行走的路线等。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基于载波相位检测计算距离的距离测量装置,该距离测量装置包括:计算部分,该计算部分用于根据由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获得的相位信息计算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之间的距离,该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装置是可移动的;第一装置包括:第一参考信号源和第一发射接收器,该发射接收器用于使用第一参考信号源的输出发送三个或更多个第一载波信号,并且接收三个或更多个第二载波信号;第二装置包括独立于第一参考信号源操作的第二参考信号源和用于使用第二参考信号源的输出发送三个或更多个第二载波信号并且接收三个或更多个第一载波信号的第二发射接收器,计算部分基于通过接收第一载波信号和第二载波信号获得的相位检测结果计算距离,并且基于与已由第二发射接收器接收的第一载波信号之一与另一载波信号的振幅比有关的信息来校正计算出的距离”。专利文献1描述了一种距离测量装置,该装置通过采用通信类型的距离测量来计算准确的距离,该距离测量基于两个装置之间的通信来确定两个装置之间的距离。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具有基站设备和无线通信终端设备的无线距离测量系统,基站设备包括:发送部,该发送部基于时钟产生脉冲并发送所生成的脉冲;接收部,接收经由无线通信终端设备所发送的脉冲;相移部分,生成多个相移时钟,该相移时钟是通过使用窄于脉冲的宽度的传输量来移动时钟的相位而获得的;模数转换部,使用多个相移时钟在多个相位处将所接收的脉冲转换为数字信号;相关计算部,在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脉冲和从发送部分发送的脉冲之间执行相关计算,并且通过在相同相位之间添加相关值来形成延迟分布;检测部,基于延迟分布中的脉冲峰值检测来自无线通信终端设备的入射波;以及距离计算部,使用作为预先校准数据的从发送部分发送脉冲之后直到在接收部接收到检测到的入射波为止的经过时间、以及由无线通信终端设备统一确定的电路延迟时间和由基站统一确定的电路延迟时间,来计算到无线通信终端设备的距离,该无线通信终端设备包括:发送/接收部,该发送/接收部接收从基站设备发送的脉冲;第一放大部,放大所接收的脉冲;检测部,对由第一放大部放大并具有预定周期的接收脉冲执行包络检测;比较器,对由检测部获得的检测结果进行二值化;掩蔽部,使用根据二值化检测结果而开始和结束的边缘掩蔽来掩蔽二值化检测结果;脉冲产生部,根据经掩蔽的二值化检测结果产生脉冲;以及限制所生成脉冲的频带的带通滤波器,发送/接收部将带限脉冲重新辐射到基站设备,检测部在检测到在预定周期内从基站设备发送的脉冲之后,检测从无线通信终端设备的天线重新辐射的脉冲,在二值化检测结果中,边缘掩蔽由基站设备发送的脉冲的二值化检测结果开始,在二值化检测结果中,边缘掩蔽由从无线通信终端设备的天线重新辐射的脉冲的二值化检测结果终止”。专利文献2描述了无线距离测量系统,该系统能够测量基站和终端之间的距离,而无需多个基站之间的时钟同步和基站之间位置关系的输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未经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565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