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RNA分子、嵌合体型NA分子、双链RNA分子及双链嵌合体型NA分子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64828.7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2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程久美子;小林芳明;西乡薫;名取幸和;佐藤淳;浅野吉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Q1/6811;C12Q1/02;A61K31/712;A61K31/713;A61K48/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谢顺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rna 分子 嵌合 体型 na 双链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RNA分子、嵌合体型NA分子、双链RNA分子、及双链嵌合体型NA分子。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为一种用于以具有点突变的突变型等位基因为靶基因的RNA干涉法的RNA分子,该RNA分子中,(1)具有与突变型等位基因的编码区互补的碱基序列;(2)从与突变型等位基因互补的碱基序列的最靠近5’侧的碱基开始计数,(2‑1)第5个或第6个碱基与突变型等位基因的碱基不匹配;(2‑2)第10位或第11位对应于点突变的位置;及(2‑3)在第6‑8位或第7‑8位中,五碳糖的第2’位被OCH3等修饰。在该RNA分子中,核糖核苷酸可以被脱氧核糖核苷酸等取代,可与互补链一起形成双链RN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RNA干涉法的RNA分子、嵌合体型NA分子、双链RNA分子、及双链嵌合体型NA分子。
背景技术
RNA干涉法为一种用于在细胞内特异性抑制特定靶基因的表达的简便且有效的方法。
然而,已知该方法会超出预计对即便原本并非为靶标的基因(脱靶(off-target))也抑制其表达(Jackson,A.L.et al.,(2003)Nature Biotechnology vol.21,p.635-7)。尤其是,已知若siRNA对靶基因的亲和力变强,则脱靶效果也变大(Ui-Tei,K.et al.,(2008)Nucleic Acids Res.vol.36,p.7100-7109)。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RNA分子、新型的嵌合体型NA分子、新型的双链RNA分子及新型的双链嵌合体型NA分子。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申请的发明人为了确定脱靶效果低的RNA序列,进行了不懈努力,结果发现通过使第5个或第6个碱基不匹配,并在第6-8个或第7-8个核糖核苷酸中修饰五碳糖的第2’位,对于第10个或第11个碱基,特别是脱靶效果降低。据此,通过在以相对于某个基因的野生型等位基因具有一个碱基的点突变的突变型等位基因为靶基因的RNA干涉法中,以使第10个或第11个碱基对应于点突变的位置并为突变型等位基因所具有的碱基的方式设计RNA分子,并将以该RNA分子为向导链的双链RNA分子用于RNA干涉法,从而成功地主要抑制突变型等位基因的表达且事实上不抑制野生型等位基因的表达,完成了本发明。
[1]普通的基因
[1-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为一种RNA分子,其用于以相对于基因的野生型等位基因具有一个碱基的点突变的突变型等位基因为靶基因的RNA干涉法,所述RNA分子满足以下的要件:
(1)具有除下述(2-1)中规定的碱基以外与所述突变型等位基因的编码区互补的碱基序列;
(2)从与所述突变型等位基因互补的碱基序列的最靠近5’侧的碱基开始计数,
(2-1)第5个或第6个碱基与所述突变型等位基因的碱基不匹配;
(2-2)第10位或第11位对应于所述点突变的位置,第10个或第11个碱基对应于所述突变型等位基因所具有的碱基;及
(2-3)在第6-8个或第7-8个核糖核苷酸中,五碳糖的第2’位被OCH3、卤素或LNA修饰。所述卤素可以为F。当上述(1)中的规定的碱基序列的5’末端的碱基并非腺嘌呤或尿嘧啶时,该碱基可以被腺嘌呤或尿嘧啶取代。当上述(1)中规定的碱基序列的3’末端的碱基并非胞嘧啶或鸟嘌呤时,该碱基可以被胞嘧啶或鸟嘌呤取代。上述任一RNA分子可由13~28个核苷酸构成。上述任一RNA分子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核糖核苷酸被脱氧核糖核苷酸、人工核酸或核酸类似物取代而成的嵌合体型NA分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未经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648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