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透照的金属化设计面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67212.5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1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T·格里姆;R·哈根;U·格罗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思创知识产权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G09F13/04;G02B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章敏;李唐 |
地址: | 德国勒***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照 金属化 设计 | ||
描述了多层体,其包括透明热塑性层、漫射层和金属层,其尽管有装饰性结构化可见面,但可以足够的清晰度和亮度传达来自其后方的投影单元的信息。相应的元件可用于例如Car‑to‑X沟通。
本发明涉及装饰性多层体和传达信息的光源的组合。本发明还涉及这样的元件的用途。
对于在车辆中使用,基于热塑性材料的车身部件与由其它材料,例如玻璃或金属制成的车身部件相比提供重要优点。这些包括例如提高的冲击韧性、高防裂性和/或重量减轻,这在汽车的情况下能实现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更高的乘客安全和更低的燃料消耗。最后,热塑性材料由于它们更容易成型而使车身附件的设计自由度大得多。后者由于部分电力驱动和全电力驱动领域中的最近发展而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机动车可设计得更符合空气动力学,并且它们的设计可更明显区别于传统内燃机车辆。新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的一个已知实例是由平面封闭的热塑性模制品组成的前格栅。此外,透明、透明着色和半透明的热塑性聚合物适合于为附件,如前灯或前格栅配备照明功能。随着车辆个性化和高度自动化和自主驾驶的发展,需要更多和新的信号灯和装饰灯的变体,以将车辆与其周围环境(“Car-to-X”)的沟通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在这方面,一个技术目的是将显示功能、照明功能和照明设计集成到空气动力学封闭的装饰性热塑性模制品中。
现有技术已经描述了具有集成电子显示器的车辆的封闭式前格栅。DE102010008334 A1中描述的解决方案具有的优点在于,电子显示器位于封闭盖板后方并在这种情况下既可执行装饰任务,也可执行信息任务。所述显示器具有带有光导板的一次光源,其既照亮显示面板、也提供用于突出位于格栅中心的公司标志的光。可电子控制装饰灯的光颜色和光强度。这种技术解决方案的主要缺点在于,为显示器保留的车身区域不再可用于真实的、即非数字显示的装饰元件。这是因为电子显示器只能不充分地模拟由自然环境光生成的装饰物的动态外观。装饰物的光、阴影和颜色的自然变化的呈现与电子生成图像之间的差异始终显而易见并可被察觉为干扰,尤其是当电子生成图像旨在模拟立体感或金属反射面时。另一个缺点在于,电子显示器始终消耗电能。仅为执行装饰任务而连续运行显示器因此在能量方面是不利的。
从现有技术中无法得出必须如何产生这种部件的规程。DE 10337456 A1描述了用于生产金属涂层的蒸镀和溅射方法。DE 102005006459 A1公开了金属化塑料部件,其使用这样的方法制成并具有显示元件,所述显示元件具有第一附着力促进层,其上配备有金属涂层。用激光部分去除本身不透明的金属涂层,以便可以背光照明。但是,这种系统没有超出照明装饰元件。在平面背投影的情况下,金属涂层的剩余不透明部分将在信息显示中呈现为暗缺陷。因此不可能无图像失真地显示可变信息。
WO 2008/034610 A1显示了足够薄的蒸镀或溅射金属层可部分透射LED光,因此与位于金属层后方的不透明漆层相结合,可在背光照明激活时照亮符号并在背光照明停用时使符号由于金属光泽而不可见。作为生产该显示元件的方法,提到多组分注射成型法或在组合操作步骤中后注塑不透明膜。但是,这种部件只能用作具有“开/关”电路方案的LED符号显示器,不能用作具有可变图像内容和可变颜色的变化显示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装饰结构的被设计为平面的热塑性模制品,所述模制品适合用作车辆的装饰性车身部件并同时用作 - 尽可能彩色的 - 变化显示器。特别地,尽可能多的区域,即跨过以地貌方式设计的装饰元件,应当可用作轮廓明显的显示屏。在此应当考虑的是汽车外部显示器的安全方面、其图像和视频信息应可在宽视野内以高对比度和无误差的方式识别。
已经令人惊讶地发现,借助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照明单元,尽管有具有结构的装饰性表面,但可经由光传达精确轮廓的信息,并且实现了上述目的。
在本发明中,照明单元按顺序包括下列元件:
- 透明热塑性层,其具有可见侧和背对可见侧的一侧,
其中
所述透明层具有根据DIN ISO 13468-2:2006(D65,10°)测定的≥ 10%的透射率Ty,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思创知识产权两合公司,未经科思创知识产权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672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