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磁动力直线驱动技术的智能物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02131.3 | 申请日: | 202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3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姚媛媛;李铝阳;刘祁;刘非凡;原霆;付麒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Q10/08;B61B13/08;B61B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王颖 |
地址: | 10008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动力 直线 驱动 技术 智能 物流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动力直线驱动技术的智能物流系统,针对传统物流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运输成本居高、物流资源利用率不足等问题,利用磁悬浮驱动技术以及RFID射频技术联合设计,并提出了基于磁动力直线驱动技术的智能物流的解决方案。通过将进入磁动力运输系统的货物与地址信息绑定,利用RFID射频技术实现物流运输分拣过程中的定位与识别。本发明采用地下磁悬浮运输技术,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搭建物流到站分拣系统,最后对系统进行实物搭建运行,本发明有效提高物流的智能化运输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理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磁动力直线驱动技术的智能物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流运输技术行业正蓬勃发展。但国内物流行业仍存在多方面问题,面临着适应各种新趋势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国内传统物流向现代化智能物流的顺利转变。现代物流产业涉及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横跨运输、仓储、装卸等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建立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构建统一、高效的现代智能物流体系。然而,因为受我国物流产业起步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实际上处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物流产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割在若干个部门和地区,各部门和地区自成体系、自我管理,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相互重叠,无法形成有效合作和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现有的电子信息技术来促使物流运输、分拣智能化,有统一的运输分拣规范,使物流资源得到科学、有效的统一配置,从而促进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速度居世界第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其居住、交通、文体、教育、商业等各方面需要土地供应。如果城市交通再按传统的地面交通发展模式,将面临无地可建公路、铁路、机场的困境。所以需要打破传统的地面运输方式,把目光聚焦在地下,这个未被开发的新领域,构建一种基于磁动力直线驱动技术的智能物流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传统物流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磁悬浮驱动技术以及RFID射频技术联合设计,提出了基于磁动力直线驱动技术的智能物流的解决方案。通过将进入磁动力运输系统的货物与地址信息绑定,利用RFID射频技术实现物流运输分拣过程中的定位与识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基于磁动力直线驱动技术的智能物流系统,包括:
真空管道磁悬浮子系统:用于为列车提供动力;
主控子系统:用于监控磁悬浮循环轨道内的运行情况;
射频识别子系统:用于识别是否为本站列车;
分拣子系统:用于分拣出本站列车,让其进入社区磁悬浮轨道;
优选地,所述真空管道磁悬浮子系统中的真空压力范围由阻塞比决定,使列车高速行驶时的阻力处在允许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真空管道磁悬浮子系统为保证车体在真空环境中高速行驶,将隧道内气压保持在10kPa,实现列车高速运行。
优选地,所述磁悬浮由悬浮系统、推进系统和导向系统组成;车体上装有悬浮电磁铁,和导向电磁铁的电磁相互排斥,与轨道形成相反磁极,车体底部安装了永磁Halbach阵列,为列车提供了动力。
优选地,所述导向系统设有导向电磁铁;所述导向系统通过由导向电磁铁产生的侧向力使列车沿轨道方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射频识别子系统通过阅读器发射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标签,标签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即无源标签,所述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进行解码后,发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识别出是否为本站胶囊列车。
优选地,所述分拣子系统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来进行分拣货物,其具体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未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21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