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余热锅炉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11316.0 | 申请日: | 202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0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杨明华;杨源满;张风坡;张力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F24H1/40;F24H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窦雪龙;臧微微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 锅炉 | ||
1.一种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炉管箱(10),为圆柱状结构且锅炉管箱(10)的内腔横截面呈圆形;
进水集箱(20),设置在锅炉管箱(10)的下部外侧;
进水配水管路(30),穿设在锅炉管箱(10)内且进水配水管路(30)的一端与进水集箱(20)连接;
出水集箱(40),设置在锅炉管箱(10)的上部外侧;
出水配水管路(50),穿设在锅炉管箱(10)内且出水配水管路(50)的一端与出水集箱(40)连接;
换热管组,沿锅炉管箱(10)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换热管组的下端与进水配水管路(30)连通,所述换热管组的上端与出水配水管路(5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进水集箱(20)为两个,对称设置在锅炉管箱(10)的下部外侧,进水配水管路(30)穿过锅炉管箱(10)且进水配水管路(30)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进水集箱(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出水集箱(40)为两个,对称设置在锅炉管箱(10)的上部外侧,出水配水管路(50)穿过锅炉管箱(10)且出水配水管路(50)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出水集箱(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
进水配水管路(30)为多根,沿锅炉管箱(10)下端的横截面方向平行间隔均布;
出水配水管路(50)为多根,沿锅炉管箱(10)上端的横截面方向平行间隔均布,且多根出水配水管路(50)与多根进水配水管路(30)在竖直方向一一对应;
每组对应的进水配水管路(30)与出水配水管路(50)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换热管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
进水配水管路(30)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配水管路(31)和第二配水管路(32),第一配水管路(31)位于第二配水管路(32)的下方,且第一配水管路(31)与第二配水管路(32)错位设置;
出水配水管路(50)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三配水管路(51)和第四配水管路(52),第三配水管路(51)位于第四配水管路(52)的上方,且第三配水管路(51)和第四配水管路(52)错位设置,第一配水管路(31)与第三配水管路(51)在竖直方向位置对应,第二配水管路(32)与第四配水管路(52)在竖直方向位置对应;
第一配水管路(31)与第三配水管路(51)之间连接有所述换热管组,第二配水管路(32)与第四配水管路(52)之间连接有所述换热管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第一配水管路(31)、第二配水管路(32)、第三配水管路(51)和第四配水管路(52)均为多条,且多条第一配水管路(31)、第二配水管路(32)、第三配水管路(51)和第四配水管路(52)彼此平行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包括至少一根换热管(61),换热管(61)沿竖直方向设置,换热管(61)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的进水配水管路(30)和出水配水管路(5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换热管(61)外还设置有散热翅片(62),散热翅片(62)的长度方向与换热管(61)的轴向方向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进水配水管路(30)与锅炉管箱(10)的穿孔处设置有密封组件;出水配水管路(50)与锅炉管箱(10)的穿孔处也设置有密封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出水配水管路(50)朝向锅炉管箱(10)顶端的一侧设置有防磨钢板(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131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