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预应力碳板静载锚固性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14328.9 | 申请日: | 202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4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罗仕刚;李风宁;周洪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专卓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4 | 代理人: | 王文峰 |
地址: | 300380 天津市西青区经***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预应力 碳板静载 锚固 性能 方法 | ||
1.一种提高预应力碳板静载锚固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材料准备,裁切长条状的碳纤维板,对所述碳纤维板的端部锚固部位的上下面进行喷砂处理,对材质为硬质7075铝合金的楔块的锚固部位进行喷砂处理,擦除所述碳纤维板和楔块的喷砂部位的浮灰,并用混合均匀的K-801双组份结构胶对所述碳纤维板和楔块的喷砂部位进行润洗,润洗即采用所述K-801双组份结构胶涂抹形成均匀的薄层,然后进行反复刮除,直至无肉眼可见的胶体颗粒;
铜丝安装,在所述楔块的喷砂部位均匀涂抹一层所述K-801双组份结构胶,然后即刻将多根铜丝等间距的布置到所述楔块涂抹K-801双组份结构胶的表面,且不能扰动,所述铜丝的轴向垂直于所述碳纤维板的长度方向,所述铜丝的直径为0.4-0.5mm,且长度大于所述楔块的宽度,相邻的所述铜丝的间距为20-40mm;
装配锚具,采用所述K-801双组份结构胶将锚具装配到所述碳纤维板上;
结构胶清理及固化,对所述锚具与碳纤维板之间多余的所述K-801双组份结构胶进行清理,并固化;
预紧处理,对所述锚具进行预紧处理,安装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预应力碳板静载锚固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准备步骤中的所述碳纤维板的宽度为100mm或5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预应力碳板静载锚固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锚具步骤具体为将所述碳纤维板的两端一一对应的穿过两个锚头,使所述锚头分别靠近所述碳纤维板的中部,所述锚头的楔形孔道的大口朝外,将所述楔块与碳纤维板的锚固部位贴合,保证所述碳纤维板的锚固部位上下面的所述楔块对称,所述楔块的薄端朝向所述锚头,然后用塑料膜将所述碳纤维板的端部和楔块一同包裹,用燕尾夹对称分布夹持在所述楔块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预应力碳板静载锚固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胶清理及固化步骤具体为:待所述K-801双组份结构胶初步表干,手触变为橡皮泥状后,拆除所述燕尾夹,清除所述楔块四周挤出的胶体和所述塑料膜,静置不少于48h。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预应力碳板静载锚固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处理步骤具体为:移动所述锚头将其套在对应的所述楔块上,采用锚头安装工装将所述楔块顶入所述锚头内的楔形孔道内,将所述楔块和锚头进行预紧,安装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预应力碳板静载锚固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丝安装步骤中相邻的所述铜丝的间距为3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预应力碳板静载锚固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准备步骤中的所述碳纤维板和楔块的锚固部位均采用60-80目黑刚玉进行喷砂处理;所述碳纤维板的喷砂压力为0.2-0.3MPa,所述楔块的喷砂压力为0.45-0.55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卡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432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冷摆碾压成型齿轮的超声变幅杆
- 下一篇:一种手表零部件电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