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车底智能吹扫系统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5689.5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0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中;崔宝山;郑宝成;薛云山;李振虎;屈东亮;王智韬;杨袁;刘术军;武贵亮;李志奎;贾瑞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3/00 | 分类号: | B60S3/00;B08B5/02;B08B15/04;B08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车底 智能 系统 工艺 | ||
1.一种地铁车底智能吹扫系统,包括移动吹扫单元、粉尘收集单元和控制单元,移动吹扫单元设置在车辆底部检修地沟中,移动吹扫单元在检修地沟中沿车体长度方向移动,粉尘收集单元设置在车体两侧;一个移动吹扫单元对应两个粉尘收集单元,且两个粉尘收集单元对称设置在车体两侧;移动吹扫单元设置在两侧粉尘收集单元的吸尘作业范围内,并且移动吹扫单元与粉尘收集单元的位置相对静止,即在清扫作业过程中,车体两侧粉尘收集单元随对应的移动吹扫单元同步、同速移动或停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定位单元和智能单元;检测定位单元及智能单元分别安装在移动吹扫单元上;
检测定位单元用于获取车底各零部件的位置信息;智能单元根据检测定位单元获取的信息完成吹扫路径及时间的规划并且生成相应的吹扫程序指令;
检测定位单元采用双目视觉相机实现车底各部件的图像采集及定位,并将采集到的各部件的图像及位置信息传输给智能单元;
智能单元生成的吹扫程序指令传输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程序指令控制移动吹扫单元及粉尘收集单元完成吹扫作业;
智能单元设置有部件标准参数库、吹扫算法库和吹扫专家库;
部件标准参数库中存储车底各部件的标准图像特征参数,智能单元将检测定位单元采集到的图像与部件标准参数库中数据对比完成零部件种类、型号识别;
吹扫算法库中存储了各种类、型号的零部件对应的规划了其吹扫路径及时间的子算法;
吹扫专家库用来规划整列车车底的吹扫路径及时间;吹扫专家库根据检测定位单元采集到的位置及图像信息,并通过调用部件标准参数库及吹扫算法库自动生成吹扫整列车车底的程序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底智能吹扫系统,其特征在于:移动吹扫单元包括AGV小车、安装板、蓄电池、吹扫机器人和空压机;AGV小车顶面固定有安装板;蓄电池和空压机分别固定在安装板上,安装板上设置有所述吹扫机器人;空压机、吹扫机器人、控制单元、智能单元和检测定位单元分别与蓄电池电连接;空压机为吹扫机器人提供气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底智能吹扫系统,其特征在于:粉尘收集单元包括移载车、吸尘风机、风机罩、空压机和粉尘收集箱;吸尘风机、风机罩、空压机和粉尘收集箱分别安装在移载车上;风机罩靠近车体侧设置为吸尘口,粉尘收集箱设置在风机罩下方并与风机罩接通;吸尘风机设置在粉尘收集箱内一侧,粉尘收集箱另一侧设置有集尘斗,在吸尘风机与集尘斗之间设置有滤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铁车底智能吹扫系统,其特征在于:粉尘收集单元的移载车上设置有吹扫机器人,此处设置的吹扫机器人负责吹扫车体底部两侧;在每个粉尘收集单元上安装一套定位检测单元,用于完成车体底部两侧各部件图像及位置信息的采集。
5.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底智能吹扫系统的吹扫工艺,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整列车开至吹扫检修工位上方,同时,吹扫系统复位,待各项数据正常开启吹扫作业;
步骤二,移动式吹扫单元从列车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此过程中,检测定位单元完成车底各部件图像及位置信息的采集,并传输给智能单元;
步骤三,智能单元根据检测定位单元采集到的信息自动生成吹扫程序指令,并将生成的程序指令传输给控制单元;
步骤四,控制单元接收到智能单元传来的吹扫程序指令;在控制单元作用下控制移动吹扫单元及粉尘收集单元启动,并根据程序指令对吹扫时间及路径的规划返回到初始端;移动吹扫单元和粉尘收集单元返回到初始端并待程序指令运行完成后,吹扫作业完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吹扫工艺,其特征在于:粉尘收集单元上设置吹扫机器人及定位检测单元;
步骤二中,粉尘收集单元上的检测定位单元采集到的车体底部两侧各部件的图像及位置信息传输给智能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568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