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车底智能吹扫系统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5689.5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0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中;崔宝山;郑宝成;薛云山;李振虎;屈东亮;王智韬;杨袁;刘术军;武贵亮;李志奎;贾瑞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3/00 | 分类号: | B60S3/00;B08B5/02;B08B15/04;B08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车底 智能 系统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清扫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地铁车底智能吹扫系统及工艺。该吹扫系统包括移动吹扫单元、粉尘收集单元、控制单元、检测定位单元和智能单元;一个移动吹扫单元对应两个粉尘收集单元,且两个粉尘收集单元对称设置在车体两侧,在清扫作业过程中,车体两侧粉尘收集单元随对应的移动吹扫单元同步、同速移动或停止;检测定位单元用于获取车底各零部件的位置信息;智能单元根据检测定位单元获取的信息完成吹扫路径及时间的规划并且生成相应的吹扫程序指令;控制单元根据程序指令控制移动吹扫单元及粉尘收集单元完成吹扫作业。本发明在形成局部吹扫作业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车体底部吹扫作业的自动化及智能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清扫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地铁车底智能吹扫系统及工艺。
背景技术
地铁车辆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车体底部的走行部、电机、电器柜等部位会沉积大量粉尘,如果不及时清除,会对车辆的性能和寿命造成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车辆故障,引发交通事故。
在现有技术中最常见车体底部清扫的方法就是:利用风机对底部进行吹扫,配有粉尘收集装置,同时,为了防止粉尘的扩散,还需要在车体两侧搭建相对密闭的作业环境。传统的做法是在车体两侧设置与整列车体长度相匹配的挡尘墙或者防尘罩。同时,在车体两侧设置多个粉尘收集装置。
传统的吹扫方案,所需的配套工程量大,占地面积大,需要配套的辅助设施多;大量的配套工程和辅助设施导致了传统吹扫方案施工周期长。
专利申请号为:201710702126 .7的国内发明专利,记载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底部吹扫系统及方法。该吹扫系统设置有吸尘机、搬运车、导向轮、导向槽、吸尘口及空气软管;
其中,所述导向槽开设于车辆轮廓两侧的地面上,用于安放所述导向轮,导向轮用于沿着所述导向槽移动;导向轮的上方设有搬运车;搬运车内设有吸尘机,搬运车靠近所述车辆轮廓的一侧面上设有吸尘口,吸尘口一端与吸尘机连接,另一端为喇叭形结构,用于与轨道车辆底部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从而实现用较小的吸力达到较好的吸尘效果;搬运车的一角设有所述空气软管,空气软管深入所述轨道列车的底部,用于实现对轨道列车底部的吹扫。
上述专利文件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传统的吹扫系统工程量大,占地面积大,需要大量的辅助设施的问题,大大的缩短了设备的生产及安装时间。
然而,该技术方案中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该专利文件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作业,搬运车的行走还需要由工人操纵遥控来实现;采用该技术方案吹扫车体底部复杂零部件时,因难以判断各部件的准确位置,为实现车底全面清扫带来了一定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清扫系统工程量大、造价高及所占空间大,以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全面清扫困难、人力成本高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地铁车底智能吹扫系统及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铁车底智能吹扫系统,包括移动吹扫单元、粉尘收集单元和控制单元,移动吹扫单元设置在车辆底部检修地沟中,移动吹扫单元在检修地沟中沿车体长度方向移动,粉尘收集单元设置在车体两侧;还包括检测定位单元和智能单元;检测定位单元及智能单元分别安装在移动吹扫单元上;一个移动吹扫单元对应两个粉尘收集单元,且两个粉尘收集单元对称设置在车体两侧;移动吹扫单元设置在两侧粉尘收集单元的吸尘作业范围内,并且移动吹扫单元与粉尘收集单元的位置相对静止,即在清扫作业过程中车体两侧粉尘收集单元随对应的移动吹扫单元同步、同速移动或停止;检测定位单元用于获取车底各零部件的位置信息;智能单元根据检测定位单元获取的信息完成吹扫路径及时间的规划并且生成相应的吹扫程序指令;智能单元生成的吹扫程序指令传输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程序指令控制移动吹扫单元及粉尘收集单元完成吹扫作业。
基于上述地铁车底智能吹扫系统的吹扫工艺,其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56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