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推进轴系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7439.5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10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董良雄;刘键;王佳蕾;朱发新;袁强;王帅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79/30 | 分类号: | B63B7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叶帅东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进 实验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推进轴系实验装置,包括:实验槽,所述实验槽放置在桌面上,所述实验槽内盛满水;船舶组件,安装在实验槽内,用于实验船舶推进轴系运行时的状态;转动组件,安装在实验槽与船舶组件之间,通过转动组件的转动,使得船舶组件的角度变化,本发明通过调节机构在船舶船头翘起后,同步调节螺旋桨与船舶之间的角度,螺旋桨处于水面水平方向,螺旋桨减小对船舶翘起的支撑作用,减小无人船舶动力的浪费,方便无人船舶的行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推进轴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推进轴系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推进轴系是船舶系统动力装置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功能是将船舶主机发出的功率传递给螺旋桨,使螺旋桨产生转动,同时又将螺旋桨旋转时产生的推力通过推力轴承传给船体,推动船舶航行。
在无人船舶航行过程中,无人船舶由于航行速度的变化,从而会导致船头翘起,在船头翘起后,无人船舶的螺旋桨与水面呈一定的角度,螺旋桨的部分动力用于支撑船舶翘起,从而导致无人船舶的部分功率浪费,从而直接影响无人船舶的正常运行,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推进轴系实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进轴系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推进轴系实验装置,包括:
实验槽,所述实验槽放置在桌面上,所述实验槽内盛满水;
船舶组件,安装在实验槽内,用于实验船舶推进轴系运行时的状态;
转动组件,安装在实验槽与船舶组件之间,通过转动组件的转动,使得船舶组件的角度变化。
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与船舶组件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实验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底部滑动连接在船舶组件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船舶组件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内部设有用于推进船体运动的动力组件,所述船体的两侧设有控制动力组件转动角度的调节机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安装在船体顶部的电机,所述电机与船体固定连接,所述船体内转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船体的尾部转动连接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与电机之间通过传动杆连接,所述传动杆与电机和螺旋桨之间分别通过连轴节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与螺旋桨外轴转动连接的连接块,所述船体船尾部位固定连接有两个轨道,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均设有两个插入轨道内的插柱,所述插柱与轨道滑动连接,所述船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转动杆,其中一个所述转动杆与连接块固定连接,其中另一个所述转动杆延伸至船体的内部并位于转动杆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船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外侧设有两个导向盘,所述导向柱插入滑槽内,所述转动杆位于两个导向盘之间,所述导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浮板一,所述浮板一位于船体底部的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导向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内滑动连接有两个插销,所述船体的底部滑动连接有两个浮板二,所述浮板二与插销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浮板一与浮板二均与船体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于浮板一、浮板二和船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船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内滑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浮板三,所述浮板三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抬升杆,所述抬升杆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抬升杆插入插柱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实验槽内设有用于测量螺旋桨带动水流流速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实验槽内部的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内转动连接有螺旋叶,所述螺旋叶的轴与导向筒转动连接,所述螺旋叶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一,所述导向筒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二与锥齿轮一啮合。
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74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