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柱环槽式双摆线少齿差行星减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8201.4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0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石万凯;刘昶;刘浩;刘坤;苏振浩;张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F16H57/023;F16H57/021;F16H57/08;F16H57/031;F16H5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杨柳岸 |
地址: | 40004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 环槽式双 摆线 少齿差 行星减速器 | ||
1.一种圆柱环槽式双摆线少齿差行星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偏心输入轴、两个相同的行星轮、内齿轮以及输出法兰,两个行星轮分别为第一行星轮与第二行星轮;
其中双偏心输入轴上具有第一偏心段和第二偏心段,第一偏心段与第二偏心段相对于该双偏心输入轴的中心轴线呈180°分布且两个偏心段的偏心量相同;
第一行星轮通过转臂轴承对应套接在第一偏心段上,第二行星轮通过转臂轴承对应套接在第二偏心段上;第一行星轮以及第二行星轮均与内齿轮相啮合;输出法兰通过角接触球轴承安装在双偏心输入轴上,第一行星轮设置在第二行星轮的左端面处,输出法兰对应设置在第二行星轮的右端面处;
第一行星轮的右端面上绕其中心轴线均匀分布有多个圆柱环槽Ⅰ,第二行星轮的左端面上绕其中心轴线均匀分布有多个圆柱环槽Ⅱ,各圆柱环槽Ⅰ与各圆柱环槽Ⅱ的大小相同且一一对应匹配,相匹配的圆柱环槽Ⅰ与圆柱环槽Ⅱ间对应设有可绕该环槽轴线滚动的圆柱滚动体;
第二行星轮的右端面上绕其中心轴线均匀分布有多个圆柱环槽Ⅲ,输出法兰的左端面上绕其中心轴线均匀分布有多个圆柱环槽Ⅳ,各圆柱环槽Ⅲ与各圆柱环槽Ⅳ的大小相同且一一对应匹配,相匹配的圆柱环槽Ⅲ与圆柱环槽Ⅳ间对应设有可绕该环槽轴线滚动的圆柱滚动体;
各圆柱环槽Ⅰ的中心轴线所在分布圆的直径φ1、各圆柱环槽Ⅱ的中心轴线所在分布圆的直径φ2、各圆柱环槽Ⅲ的中心轴线所在分布圆的直径φ3、以及各圆柱环槽Ⅳ的中心轴线所在分布圆的直径φ4均相同;其中圆柱环槽Ⅲ的半径为圆柱环槽Ⅱ半径的一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环槽式双摆线少齿差行星减速器,其特征在于:行星轮以及内齿轮的齿廓均由外摆线和内摆线组合形成;行星轮的齿顶齿廓为外摆线、齿根齿廓为内摆线,而内齿轮的齿顶齿廓为内摆线、齿根齿廓为外摆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环槽式双摆线少齿差行星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啮合周期内,两个行星轮与内齿轮始终为齿顶与齿顶啮合,啮合线为圆弧曲线,两个行星轮与内齿轮的齿根部分不参与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环槽式双摆线少齿差行星减速器,其特征在于:
行星轮的齿顶齿廓为半径为R的滚圆与半径为r1的行星轮节圆内切外滚所形成的包心外摆线,该齿廓方程为:
内齿轮的齿顶齿廓为半径为R的滚圆与半径为r2的内齿轮节圆内切内滚所形成的包心内摆线,该齿廓方程为:
式中:
xa1/ya1—行星轮齿顶齿廓上某一点在坐标系X1O1Y1中的横/纵坐标;
xa2/ya2—内齿轮齿顶齿廓上某一点在坐标系X2O2Y2中的横/纵坐标;
r1/r2—行星轮/内齿轮节圆半径,r1=mz1/2,r2=mz2/2,其中z1、z2分别为行星轮和内齿轮齿数,m为齿轮模数;
R—啮合线所在圆半径,且:
t—生成行星轮/内齿轮齿廓的角度变量,且:
其中:
—齿顶高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820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筒形扳手
- 下一篇:一种医学图像分类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