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劣质重油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8995.4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6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彭冲;乔凯;王刚;方向晨;吴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67/00 | 分类号: | C10G6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劣质 重油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劣质重油加氢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内容:(1)劣质重油经分馏塔分离成轻馏分油、重馏分油;(2)任选步骤(1)获得的轻馏分油经加氢处理反应后获得加氢处理生成油;(3)步骤(1)获得的重馏分油同碱金属接触进行碱金属脱硫反应;(4)步骤(3)反应后的物料经分离后获得的液相产品,任选同步骤(2)加氢处理生成油混合或者同步骤(1)的轻馏分油混合,经分馏塔分离制得石脑油、柴油、蜡油。所述方法可将劣质廉价的重油转化为优质原料,过程简单、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油加工利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劣质重油加工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原油的重、劣质化日益严重而市场对轻质油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因此渣油加氢作为渣油改质和轻质化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炼油工业的发展重点之一。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渣油加氢技术包括固定床技术和沸腾床技术,其中沸腾床加氢工艺具有以下优点:可加工高金属含量、高残炭值的重、劣质原料;反应器温度易控且均匀,压降低且恒定;可在线加入和取出催化剂,因此催化剂性能可以在整个操作周期保持恒定;可达到较高的转化率和较长的操作周期。但沸腾床加氢工艺也存在较明显的缺点,突出反映在工艺操作条件苛刻, 反应效率低,产品质量也较差。
CN201310498832.6公开一种渣油加氢方法。该方法在沸腾床反应器中进行,所述沸腾床反应器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三相分离区、沸腾区和环流区,所述渣油加氢方法包括:从所述环流区的上部注入第一沸腾床加氢催化剂,从所述沸腾区的上部注入第二沸腾床加氢催化剂和悬浮床加氢催化剂,使渣油和氢气在所述沸腾床反应器内进行加氢反应。该悬浮床加氢催化剂的主要目的使沥青质转化,是为了配合本发明的沸腾床反应器共同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加工高金属、高氮、高粘度渣油时,其加氢效果并不明显。
CN02109674.0公开了一种串级式沸腾床渣油加氢方法和设备,在一个两段以上的串级沸腾床反应器内使用微球形加氢脱金属、脱硫、脱氮催化剂组合进行渣油加氢反应,能有效提高渣油转化率和产品质量。串级沸腾床反应器有多个具有单独催化剂添加和排出口的反应段,每段设有带浮阀结构的进料分布板和由导流构件、挡流构件、气液隔离板和破沫器构成的三相分离部件,反应器内物料可有效进行三相流态化反应及三相分离,并可进行催化剂在线置换。该方法使用微球形加氢脱金属、脱硫、脱氮催化剂组合进行渣油加氢反应,但是多种催化剂组合,反应效率不高。
CN200810228406.X公开了一种重烃多段沸腾床加氢方法。工艺过程为粘稠的重烃原料与沸腾床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反应器排出的气相物流混合进入加氢脱金属反应器,反应后的气相物流经冷却和净化处理可以作为循环氢使用,脱金属反应后的液相物流与氢气混合进入沸腾床加氢脱硫反应器;脱硫反应后的液相物流与氢气混合进入加氢脱氮反应器;脱氮反应后的液相物流进入分离装置。该工艺采用新的反应器组合方式加工高粘度劣质重油原料,可以提供灵活,高效,节能的新操作模式,将原料的性能与各个加氢反应特征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保证装置平稳操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反应放热,提供优质的产品质量,并能根据炼厂要求灵活调整操作过程。但该方法加工高金属含量的原料能力受限。
碱金属与杂原子和/或一种或多种重金属中的一部分反应即碱金属脱硫法能够改善原料品质,但目前该方法反应过程效率低,特别是碱金属的利用率不高,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碱金属,后续需要进一步处理产品中未反应的碱金属。碱金属脱硫技术如何实现高效的应用,是炼油领域亟需攻克的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劣质重油加工方法,该方法可将劣质廉价的重油转化为优质原料,过程简单、安全可靠。
本发明一种劣质重油加工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1)劣质重油经分馏塔分离成轻馏分油、重馏分油;
(2)任选步骤(1)获得的轻馏分油经加氢处理反应后获得加氢处理生成油;
(3)步骤(1)获得的重馏分油同碱金属接触进行碱金属脱硫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89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硫化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高粘度指数加氢裂化尾油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