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纳米晶磁芯的热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20308.2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1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雪莲;潘琳茹;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H01F41/02;C21D1/26;C21D6/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王素平 |
地址: | 26420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纳米 晶磁芯 热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纳米晶磁芯的热处理方法,包括步骤如下:将淬态铁基非晶合金带材卷绕成环状磁芯;围绕环状磁芯的外周设置有铜带卷,所述铜带卷内侧与环状磁芯外侧的间距为0.5~1mm;之后置于石英管中,抽真空,再将石英管置于升温至退火温度的退火炉中,进行保温;保温结束后,随炉冷却至563K~583K,之后水冷降温至室温,拆掉铜带卷,得到纳米晶磁芯。本发明的热处理方法利用铜良好的导热性改善磁芯的温度分布,促进磁芯内部和外部达到同时结晶,提高初始磁导率,缩短退火时间,进而提高热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纳米晶磁芯的热处理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铁基非晶合金材料,是以铁元素为主,加入少量的Nb、Cu、Si、B元素,通过快速急冷技术形成的一种非晶态材料,其经热处理以后可获得直径为10-20nm的微晶,弥散分布在非晶态的基体上,从而得到铁基纳米晶合金材料。与非晶合金相比,纳米晶材料在高频下更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主要体现在损耗降低和磁导率升高等方面,这使得铁基纳米晶材料广泛应用于变压器、传感器以及微型电子设备上。
纳米晶磁芯是用非晶合金带材进行热处理,使得带材内部形成纳米晶晶粒,并具备一定导磁性能的环形器件,一般包括母材熔炼、带材喷制、绕制成环、热处理等加工环节,其中热处理对得到高性能的纳米晶磁芯至关重要。
目前,传统的热处理方法为将非晶合金材料在晶化温度以上热处理,使其变成非晶-纳米晶双相结构,从而得到纳米晶磁芯,但是现有的热处理工艺中,晶粒长大速度较快,同时不同位置的晶粒尺寸差距比较大,退火均匀性较差,所得纳米晶磁芯的初始磁导率较低,矫顽力较大,不利于获得优异软磁性能的纳米晶铁芯。现有技术中常常通过外加磁场退火来提高初始磁导率。例如:中国专利文件CN109192431A提供了一种抗直流偏置铁基纳米晶合金磁芯及制备方法,其中热处理工艺为在1200-2000GS的横向磁场下,520-570℃下保温100-150min,350-570之间分段设置工艺,冷却到200℃出炉。但是外加磁场对退火设备提出了较高较复杂的要求,对于不合格的产品还需进行二次磁场处理,工艺周期较长。
因此,寻求高效的热处理工艺对于制备纳米晶磁芯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纳米晶磁芯的热处理方法。本发明的热处理方法利用铜良好的导热性,调节合适的退火温度、退火时间以及合理的磁芯/铜厚度比例,控制晶化,提高初始磁导率,降低矫顽力,并可以缩短退火时间,提高热处理效率,从而得到高性能的纳米晶磁芯。
术语说明:
淬态:单辊旋淬法制备的非晶带材未经热处理的非晶状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备纳米晶磁芯的热处理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将淬态铁基非晶合金带材卷绕成环状磁芯;围绕环状磁芯的外周设置有铜带卷,所述铜带卷内侧与环状磁芯外侧的间距为0.5~1mm;
之后置于石英管中,抽真空,再将石英管置于升温至退火温度的退火炉中,进行保温;保温结束后,随炉冷却至563K~583K,之后水冷降温至室温,拆掉铜带卷,得到纳米晶磁芯。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环状磁芯的厚度为2mm;所述环状磁芯的厚度为环状磁芯的内外半径之差,所述环状磁芯的绕制方法为本领域现有技术。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铜带卷是由铜带材绕制而成,所述铜带材的厚度为0.1mm;所述的铜带卷的高度与环状磁芯的高度相同。所述的铜带卷层与层之间紧密接触,铜带材卷绕制备铜带卷时,外侧收尾处使用点焊固定。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环状磁芯与铜带卷的厚度比为2.5~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03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