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天器在轨建造工程管理风险识别管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6083.1 | 申请日: | 202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9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周昊澄;杨宏;陈国宇;崔岩;罗皓;李志海;刁常堃;陈伯翰;于文泽;李涛;种婧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0;G06F1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谨诚君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8 | 代理人: | 延慧;武丽荣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天器 建造 工程 管理 风险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人航天器在轨建造工程管理风险识别管控方法,包括采用基于静态故障分析和动态飞行事件保证链相结合的方识别风险以及采用风险控制措施进行风险管控。本发明的风险识别和管控方法,可有效对载人航天器全寿命周期实施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为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器在轨建造工程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天器在轨建造工程管理风险识别管控方法。
背景技术
从单个卫星、飞船研制工程管理到超大型载人航天器在轨建造工程管理,巨大的技术跨越给风险识别和管控带来了新的难题。通过分析载人航天器重大事故可知,在地面试验和飞行方案过程中,必须提前充分识别安全隐患,制定有效的故障预案,采取有力的组织方式为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航天器在轨建造工程管理风险识别管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航天器在轨建造工程管理风险识别管控方法,包括采用基于静态故障分析和动态飞行事件保证链相结合的方识别风险以及采用风险控制措施进行风险管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静态故障分析采用FMEA+FTA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先自下而上分析,通过对故障的回想和预想分析故障原因,把每一个故障模式按其影响的严重程度予以分类;
再自上而下图形演绎,以特定的故障状态为目标层层深入的描述系统内部各事件的因果关系,找出引起系统失效的各种故障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动态飞行时间保证链是将飞行任务分为不同的飞行阶段明确主事件、子事件及动作,将每个事件和动作的责任主体分级管理,识别关键功能和关键单机失效导致的系统风险,找到系统的薄弱环节,聚焦风险事件,落实责任到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风险管控措施包括第一道风险管控措施:加强可靠性设计和验证,其中包括针对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内非金属材料,建立材料释放气体模型和数据库,制定非金属材料释放气体控制标准,用密封容器开开非金属材料释放气体实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风险管控措施还包括第二道风险管控措施:加强风险涉及的关键产品的过程控制,其中包括对关键项目设置强制检验点、生产过程保留记录生成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风险管控措施还包括第三道风险管控措施:进行风险传播途径识别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风险管控措施还包括第四道风险管控措施:当载人航天器在轨发生不可控的重大事故导致姿态失控,由飞船来接替组合体控制,实施航天员的安全撤离。
本发明的风险识别和管控方法,可有效对载人航天器全寿命周期实施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为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保证。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基于静态故障分析和动态飞行事件保证链相结合的方识别风险的示图;
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飞行事件保证链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一种载人航天器在轨建造工程管理风险识别管控方法,包括采用基于静态故障分析和动态飞行事件保证链相结合的方识别风险以及采用风险控制措施进行风险管控。
具体来说,静态故障分析采用FMEA+FTA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先自下而上分析,通过对故障的回想和预想分析故障原因,把每一个故障模式按其影响的严重程度予以分类,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故障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未经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60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