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AOD-VCR炉冶炼高锰TWIP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0085.8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7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潘文博;陈建斌;黄红虹;赵明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3/06 | 分类号: | C22C33/06;C22C38/04;C22C38/02;C22C38/06;C21C7/068;C21C7/06;C21C7/10;C21C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aod vcr 冶炼 twip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AOD‑VCR炉冶炼高锰TWIP钢的方法。冶炼的高锰TWIP钢的成分包括C≤0.06wt%、Mn 15~26wt%、Si 2.0~3.0wt%、Al 2.5~3.5wt%、P≤0.03wt%以及余量的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具体工艺步骤包括:1)通过AOD精炼吹氧脱碳,将钢液中碳降低到0.2wt%后加入锰进行合金化;2)锰合金化后,采用金属铝还原炉渣中锰的氧化物,提高锰收得率,并依靠金属铝的氧化发热调整钢液温度作为温度补偿,然后进行VCR真空精炼。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低碳域脱碳速率高,易达超低碳级,可大幅降低冶炼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AOD-VCR炉冶炼高锰TWIP钢的方法,属于炼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TWIP钢作为其中最具潜力的钢种之一,由于其高强度,高塑性,高应变硬化性等优点被应用于汽车工业。
专利文献CN103031482A公开了一种双相不锈钢的锰合金化方法,其采用金属锰铁合金或金属锰进行合金化,并且全部在还原期加入,当锰含量稍高时,过高的合金量会大大降低AOD的精炼温度,锰用量激增,还原前的AOD的精炼温度会超过1800℃,炉衬寿命低,降低了AOD的炉龄。
专利文献CN103468874A公开了一种采用氩氧炉冶炼低碳TWIP钢的生产方法,采用高炉铁水等,通过氩氧炉(AOD)生产了碳含量不大于0.06%的低碳TWIP钢;该法当碳含量低于0.2%时,由于去碳保锰作用减弱,因此锰会大量氧化,导致锰的收得率低。
专利文献CN105087865B公开了一种通过氩氧炉(AOD),以氮气替代氩气冶炼高锰TWIP钢的方法;在碳含量很低的精炼阶段,继续吹氮降低一氧化碳分压以实现脱碳的目的会受到限制。
专利文献CN103526038A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塑性TWIP钢电渣重熔生产方法,采用60~70%CaF2+20~30%Al2O3+5~15%CaO的渣系冶炼TWIP钢;该方法的生产效率低,能耗高,难以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专利文献CN106811685A公开了一种低碳高锰钢的冶炼方法,将脱硫后的铁水兑入转炉,终点控制碳含量为0.03%~0.05%,出钢氧值400~500ppm,温度控制在1660~1680℃;进RH炉温度大于1610℃,将碳脱至0.01%以下;加入锰和铝的混合物进行锰合金化;温度控制在1600℃以上后在进入LF炉,最终锰含量控制在15%~20%,碳含量控制在0.05%以下。此方流程繁琐,为防止炉内降温将消耗大量热能,成本较高。
专利文献CN110724792A公开了一种用LF精炼炉生产低温环境用高锰钢的冶炼方法,通过座包吹氩、钢水脱氧、钢水脱硫、精炼造渣、添加合金、成分温度微调等工序,最终钢水Mn≥22.5%,锰合金收得率≥96%,O、S杂质含量低,O≤0.0030%、S≤0.003%,满足锰合金含量高、收得率高,氧硫杂质含量低的技术要求。但是此方法精炼时间过长,氩气消耗大,成本高。
专利文献CN107245637B公开了一种AOD冶炼高锰不锈钢的方法,在预还原期使用硅铁合金与锰进行脱氧和合金化,一边合金化一边升温,同时合理控制各种工艺参数。虽然此方法减少了锰被氧化或烧损,提高了锰的收得率,减少了高温对AOD炉的损耗,但冶炼的钢中碳含量较高。
专利文献CN110117695A公开了一种LNG船用高锰钢的冶炼方法,在初炼炉加入超过50t的生铁和铁水,在LF炉中多批次加入金属锰合金化,VD座包后微调各成分。最终钢中锰含量控制在22.5~25.5%,但此法生产时间较长,能耗较高,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冶炼高锰TWIP钢的方法条件苛刻、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能耗高和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AOD-VCR炉冶炼高锰TWIP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00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