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纯电动物流车在线监测防超重装置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1788.2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7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宋金永;彭樟林;宣萧清;王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G19/03 | 分类号: | G01G19/03;G01G21/00;G01G21/02;G01G2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祺和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张业放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物流 在线 监测 超重 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纯电动物流车在线监测防超重装置及使用方法,具体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方板,固定方板的底端镶嵌安装有地钉,装置本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导向组件,装置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装置本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顶板的内壁表面镶嵌安装有支撑横柱,固定导向组件包括固定导向板,固定导向板的表面开设有容纳槽。上述方案中,该在线监测防超重方法根据汽车理论知识,在车速一定的情况下,整车所需的功率与车重是成正比例关系,车越重,需求的功率越大,运用车辆输出功率的离散模型确定车辆的载重状态,测量精准有效避免误判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本发明具体为纯电动物流车在线监测防超重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已被部分人接受,车辆在输送乘客或托载货物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超载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装有大容量动力电池的纯电动客车,若出现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需要减少或者杜绝超载现象,以保证乘客的人身安全,但是,目前还没有监测车辆超载的措施,只能通过人为统计乘客人数进行大致的判断车辆是否超载,可是乘客体重或货物质量存在差异,通过人数统计无法准确判断超载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2015年以来纯电动物流车开始大规模应用于城市配送领域,包括城市网点间的快递转运、电商自建物流以及城市零售终端商品配送等,同城物流也成了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货运车辆在城市污染物排放中占很大比重但是物流运输行业为了保证成本增加利润,导致纯电动物流车超载现象一直存在,车辆的重量是影响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重要因素,车辆越重,续驶里程越短。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汽车一般会经过超重装置进行测量检测工作,现有的测量装置容易发生跑偏,不便于汽车的正常检测工作,降低了汽车的测量质量和效率,电动汽车在超重时,往往会导致发动机内部的铜线烧坏,目前存在的矛盾是生产厂家的产品说明书描述车辆限载重量和在这个条件下的续驶里程,但使用者超重并隐瞒实情,车辆续驶里程不满足要求,导致使用者违规超重拉载出现设备损坏或续航降低,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纯电动物流车在线监测防超重装置及使用方法,该根据汽车理论知识,在车速一定的情况下,整车所需的功率与车重是成正比例关系,车越重,需求的功率越大,运用车辆输出功率的离散模型确定车辆的载重状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纯电动物流车在线监测防超重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方板,所述固定方板的底端镶嵌安装有地钉,所述装置本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导向组件,所述装置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所述装置本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顶板,所述两个顶板相对的内侧壁上镶嵌安装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支撑横柱,每个所述支撑横柱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顶板上;
所述固定导向组件包括固定导向板,所述固定导向板的表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转动连接有若干转动轴杆,每个所述转动轴杆的表面均转动连接有活动轮,所述固定导向板的内壁面开设有若干上下相互对应的安装通孔,每个所述转动轴杆的两端各插入一个安装通孔,所述固定导向板的表面可拆卸安装有支撑方板。
优选地,所述地钉延伸至地底内部。
优选地,所述固定导向组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固定导向组件分别位于装置本体上表面的四角处,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结构相同,所述顶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为钝角,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靠近顶板的一端与顶板的钝角弧度相同。
优选地,纯电动物流车在线监测防超重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未经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17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