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向抗冲击减振器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7083.1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2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任志英;朱怀文;白鸿柏;梁盛涛;许冰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3/10 | 分类号: | F16L3/10;F16L3/205;F16L55/035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捷;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减振器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高度可调且可实现小位移限位的三向抗冲击减振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可调且可实现小位移限位的三向抗冲击减振器包括上部减振机构、下部减振机构和调高机构,所述上部减振机构包括上管夹、下管夹和均匀布设在上管夹、下管夹内周壁面上的若干组缓冲件,各缓冲件内端抵靠在管路的外周表面,各缓冲件外端抵靠在上管夹、下管夹内周壁面上;所述下部减振机构包括减振器壳体和盖设减振器壳体上的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自上而下穿入的减振器上部连接件,减振器上部连接件上部与上部减振机构连接,所述减振器上部连接件下部两侧带有楔形摩擦块,所述减振器上部连接件通过底部设有的竖直弹簧与减振器壳体的内底部对顶,在减振器壳体内底部且位于竖直弹簧的两侧滑动设有底座摩擦块,底座摩擦块与楔形摩擦块具有相对的斜楔面,底座摩擦块与减振器壳体内侧壁面之间具有水平弹簧;所述调高机构设在减振器上部连接件上;
所述上部减振机构的上管夹与下管夹两侧均开有螺栓孔,所述上管夹左侧通过管夹螺栓与管夹螺母与下管夹连接,所述上管夹右侧通过管夹螺栓与管夹螺母与下管夹连接;所述上管夹与下管夹的内部各均布有以管路圆心周向均匀分布的五个平面,各平面法线之间的夹角为36°,通过上管夹与下管夹配合得到以管路圆心均匀周向分布10个平面的十边形内孔;上管夹与下管夹内壁平面上加工有用于安装管路金属橡胶的第一凹槽与用于安装管路弹簧的第二凹槽,管路金属橡胶和管路弹簧即为所述缓冲件,所述管路上加工有用于安装管路金属橡胶的第三凹槽与用于安装管路弹簧的第四凹槽;
所述管路金属橡胶通过第一凹槽与上管夹或下管夹间隙配合,所述管路弹簧通过第二凹槽与上管夹或下管夹间隙配合,所述管路通过第三凹槽与管路金属橡胶间隙配合,所述管路通过第四凹槽与管路弹簧间隙配合;
所述下部减振机构的顶盖与减振器壳体通过顶盖螺栓进行连接,所述减振器壳体与底座之间通过底座螺栓与底座螺母进行连接,所述底座下部开设有用于安装底座螺栓头部的第五凹槽,所述减振器上部连接件上部长条形结构与顶盖中心的方孔间隙配合,所述顶盖中心的方孔右侧开有一避让孔,以保证调高机构突出的部分不会造成干涉;
所述减振器上部连接件通过底部中心的第六凹槽与所述竖直弹簧上端连接,所述底座中心开有凹槽,通过该凹槽与竖直弹簧下端连接,所述底座两侧开有长条形凹槽,用于与底座摩擦块的限位滑动,所述底座摩擦块上设有第七凹槽,与所述水平弹簧第一端配合连接;所述减振器壳体内壁开有第七凹槽,用于与水平弹簧的第二端配合连接;
所述调高机构包括设在减振器上部连接件上部内侧的左侧调高板和右侧调高板,减振器上部连接件上部内壁设有齿形槽,与左侧调高板和右侧调高板上的齿形槽相配合,所述左侧调高板右侧设有圆柱杆,用于插入所述右侧调高板左侧的空心圆柱杆,在圆柱杆外围装有回位弹簧;紧固销安装在左侧调高板与右侧调高板之间,所述左侧调高板与右侧调高板上部均设有长条形槽孔,在长条形槽孔中穿过调高螺栓与调高螺母与下管夹下部连接;所述紧固销两侧设有微小凸台,用于紧固销的防松脱与定位;
所述左侧调高板和右侧调高板上的齿形槽覆盖它们外侧的整个壁面,其中在右侧调高板上开设有穿设紧固销的矩形槽,该矩形槽截面形状与紧固销的凸起截面相同,该紧固销的凸起截面呈矩形,微小凸台设在右侧调高板的内侧壁面且位于矩形槽的侧部,在紧固销和凸起穿过矩形槽后旋转90度即无法从矩形槽中拔出,从而起到限制左侧调高板与右侧调高板的相对靠近移动;
所述减振器上部连接件为截面是矩形的管体,其两相对内壁面具有齿形槽,该具有齿形槽的两相对壁板通过与另外两个壁板焊接固定形成管体,在其中一个具有齿形槽的壁板上开设有竖向矩形槽,该竖向矩形槽用于避让紧固销端头部的升降;
安装时,将上管夹与下管夹接触面贴合,以给予管路金属橡胶和管路弹簧一定的预紧力,防止管路相对于管夹振动时管路金属橡胶或管路弹簧松脱,将上部减振机构通过调高螺栓固定在调高板上,实现与下部减振机构连接,下部减振机构由于受到上部减振机构与管路重力的影响,会产生一定预压缩;
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振幅不大时,管路弹簧与管路金属橡胶起减振作用,下部减振机构摩擦块之间并未接触,仅有竖直弹簧参与减振工作,刚度较小;当受到大冲击载荷时,振幅增大,减振器上部连接件受冲击急剧下移,其底部楔形摩擦块与底座上的底座摩擦块接触,两侧水平弹簧参与振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度可调且可实现小位移限位的三向抗冲击减振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需要调整减振器高度时,首先旋松左侧调高板与右侧调高板上部的调高螺栓,接着将紧固销旋转90度抽出,随后便可将两侧调高板沿长条形槽孔的方向进行移动;将左侧调高板向右移动、右侧调高板向左移动,再将整体上移或降低到所需高度,利用回位弹簧将两侧调高板再次压紧在减振器上部连接件内壁齿形槽内,再将紧固销从右侧方形孔插入,直至紧固销抵到左侧调高板,旋转紧固销90度,将紧固销中间凸起放入微小凸台形成的凹陷内,便完成高度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708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