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向抗冲击减振器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7083.1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2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任志英;朱怀文;白鸿柏;梁盛涛;许冰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3/10 | 分类号: | F16L3/10;F16L3/205;F16L55/035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捷;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减振器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度可调且可实现小位移限位的三向抗冲击减振器及其工作方法,其中高度可调且可实现小位移限位的三向抗冲击减振器包括上部减振机构、下部减振机构和调高机构,所述上部减振机构包括上管夹、下管夹和均匀布设在上管夹、下管夹内周壁面上的若干组缓冲件,各缓冲件内端抵靠在管路的外周表面,各缓冲件外端抵靠在上管夹、下管夹内周壁面上;所述下部减振机构包括减振器壳体和盖设减振器壳体上的顶盖,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管路减振器无法在大冲击载荷下保护管路的问题,在实现管路减振功能的同时,在垂直方向出现大冲击时可以实现小位移限位耗能作用,提高了减振器的抗冲击能力,同时可进行高度调整,以适配不同管路安装面的安装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度可调且可实现小位移限位的三向抗冲击减振器及其工作方法,属于减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管路系统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在运作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管路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振动,一是由于内部液体的流动与压力脉动产生振动,二是与管路连接的动力设备产生的振动传递给了管路系统;强烈的振动会导致管路连接处松动,导致产生疲劳磨损,减少管路寿命甚至产生断裂,因此采用有效的方法降低管路的振动水平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现有管路减振产品中对管路的固定主要采用弹簧减振,特别是要实现三向减振,单纯的弹簧减振安装空间要求很大,且没有阻尼效果;当管路会由于水锤效应等影响产生较为激烈的瞬时振动,现有管路减振产品并不能对大冲击载荷下的情况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采用的仅仅是刚性限位,会对管路产生一定的损害,降低管路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使用时间久后会出现安装尺寸不对称等问题,现有的减振装置极少有可以调整高度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管路减振器无法在大冲击载荷下保护管路的问题,在实现管路减振功能的同时,在垂直方向出现大冲击时可以实现小位移限位耗能作用,提高了减振器的抗冲击能力,同时减振器可进行高度调整,以适配不同管路安装面的安装条件。
本发明高度可调且可实现小位移限位的三向抗冲击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减振机构、下部减振机构和调高机构,所述上部减振机构包括上管夹、下管夹和均匀布设在上管夹、下管夹内周壁面上的若干组缓冲件,各缓冲件内端抵靠在管路的外周表面,各缓冲件外端抵靠在上管夹、下管夹内周壁面上;所述下部减振机构包括减振器壳体和盖设减振器壳体上的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自上而下穿入的减振器上部连接件,减振器上部连接件上部与上部减振机构连接,所述减振器上部连接件下部两侧带有楔形摩擦块,所述减振器上部连接件通过底部设有的竖直弹簧与减振器壳体的内底部对顶,在减振器壳体内底部且位于竖直弹簧的两侧滑动设有底座摩擦块,底座摩擦块与楔形摩擦块具有相对的斜楔面,底座摩擦块与减振器壳体内侧壁面之间具有水平弹簧;所述调高机构设在减振器上部连接件上。
进一步的,上述上部减振机构的上管夹与下管夹两侧均开有螺栓孔,所述上管夹左侧通过管夹螺栓与管夹螺母与下管夹连接,所述上管夹右侧通过管夹螺栓与管夹螺母与下管夹连接;所述上管夹与下管夹的内部各均布有以管路圆心周向均匀分布的五个平面,各平面法线之间的夹角为36°,通过上管夹与下管夹配合得到以管路圆心均匀周向分布10个平面的十边形内孔;上管夹与下管夹内壁平面上加工有用于安装管路金属橡胶的第一凹槽与用于安装管路弹簧的第二凹槽,管路金属橡胶和管路弹簧即为所述缓冲件,所述管路上加工有用于安装管路金属橡胶的第三凹槽与用于安装管路弹簧的第四凹槽。
进一步的,上述管路金属橡胶通过第一凹槽与上管夹或下管夹间隙配合,所述管路弹簧通过第二凹槽与上管夹或下管夹间隙配合,所述管路通过第三凹槽与管路金属橡胶间隙配合,所述管路通过第四凹槽与管路弹簧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70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