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3226.X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9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伟;许佑骏;樊俊;潘卫军;王小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云思智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徐秋平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长宁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身份 识别 方法 系统 | ||
1.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身份识别系统,所述身份识别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数据采集端和一服务端,所述身份识别方法包括:
所述数据采集端获取目标对象的原始身份数据并发送至所述服务端;
所述服务端将所述目标对象的原始身份数据进行融合,以识别所述目标对象的身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对象的原始身份数据包括所述目标对象的人脸图像、蓝牙信号和/或微波感知信号;所述服务端将各所述目标对象的原始身份数据进行融合,以识别所述目标对象的身份的实现方法包括:
所述服务端对所述目标对象的人脸图像、蓝牙信号和/或微波感知信号进行识别,以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人脸识别结果、蓝牙识别结果和/或微波感知识别结果;
所述服务端将所述目标对象的人脸识别结果、蓝牙识别结果和/或微波感知识别结果进行融合,以识别所述目标对象的身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方法还包括:
所述数据采集端对所述目标对象的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以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移动轨迹;
所述数据采集端将所述目标对象的移动轨迹发送至所述服务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对所述目标对象的人脸图像进行识别的实现方法包括:
所述服务端对所述目标对象的移动轨迹进行合并,以使所述目标对象的移动轨迹与所述目标对象一一对应;
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移动轨迹对所述目标对象的人脸图像进行融合,以获取各所述移动轨迹对应的人脸识别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移动轨迹对所述目标对象的人脸图像进行融合,以获取各所述移动轨迹对应的人脸识别结果的实现方法包括:
所述服务端获取各所述移动轨迹对应的人脸图像;
所述服务端根据各所述移动轨迹对应的人脸图像的图像质量,获取各所述移动轨迹的代表图像;
所述服务端对各所述移动轨迹的代表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获取各所述移动轨迹对应的人脸识别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对所述目标对象的移动轨迹进行合并的实现方法包括:
所述服务端选取一条移动轨迹作为参考轨迹;
所述服务端获取与所述参考轨迹在空间上相重合的移动轨迹作为同一目标对象的移动轨迹;
所述服务端将同一目标对象的移动轨迹合并为一条移动轨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方法还包括:
所述数据采集端对获取的人脸图像进行筛选,并删除图像质量不满足预设条件的人脸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对象的原始身份数据的数据量大于一数据量阈值时,所述服务端利用一任务缓冲池对所述目标对象的原始身份数据进行缓冲;和/或
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数量分配其计算资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服务端识别到所述目标对象的身份为非授权对象时,对所述非授权对象进行预警。
10.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身份识别方法,所述身份识别系统包括:
至少两个数据采集端,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原始身份数据并发送至服务端;
服务端,与各所述数据采集端通信相连,用于将各所述目标对象的原始身份数据进行融合,以识别所述目标对象的身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云思智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云思智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322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