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多喷头3D打印成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8854.7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8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红;宋达斌;徐宇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209 | 分类号: | B29C64/209;B29C64/307;B29C64/20;B29C64/227;B33Y30/00;B33Y40/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邵明新 |
地址: | 1101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喷头 打印 成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组织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多喷头3D打印成型系统。其克服了传统组织工程支架因材料和打印方法单一而造成的成形形状单一、机械性能不足、无法同时打印多种材料、多种细胞的缺点。包括底部框架、温控及制冷装置、设置于框架上的三维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运动机构包括X轴运动机构、Y轴运动机构、Z轴运动机构;所述X轴运动机构上设置有成形台,Y轴运动机构位于Z轴运动机构上;所述Y轴运动机构上设置有竖向的Z轴工作台,该Z轴工作台位于成形台上方,所述Z轴工作台上设置有三复合Z轴运动机构;所述三复合Z轴运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织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多喷头3D打印成型系统。
背景技术
组织工程是目前较为热门的一门交叉学科。组织工程是在细胞和组织水平上操作的生物工程, 主要致力于组织和器官的形成和再生。其三大要素是细胞、生物材料支架及生长因子。
3D 打印技术( 又称3D快速成型技术或增材制造技术) 是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开始逐渐兴起的一项新兴制造技术,它是指在计算机控制下,根据物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模型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等数据,通过材料的精确3D 堆积,快速制造任意复杂形状3D 物体的新型数字化成型技术,3D 打印技术的基本制造过程是按照“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的原理。通过计算机控制的3D打印系统进行逐层打印,叠加后最终获得三维产品,为传统成形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器官3D 打印技术与传统组织工程等方法有所不同,是指在计算机的精确控制下,将细胞与凝胶材料混合在一起,进行层层堆积成形。其最大优势在于复杂外形与内部微细结构的一体化制造,各种器官的个性化生产,是传统制造技术所不可企及的。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密歇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国内的清华大学都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因此具有复合多喷头3D打印成形装置的设计和研发便成为必然。而现今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相关研发目标仅限为增加同支架下的单一喷头数量并改变相对排列方式,或改变喷嘴形状及内部通道配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如何同时成形具有不同材料、不同细胞的复杂结构并精确植入细胞、提高支架外形工艺水平,以减少后续加工,保持带细胞支架的生物活性。复合式多喷头3D打印系统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2013105605114)涉及一种加式和减式制造结合的仿生结构一体化成形设备,采用喷头挤出成型与减式制造相结合的复合式加工装置,同时结合多喷头喷射装置竖直移动以及成形台旋转偏转运动,使各喷头可独立挤出成型并辅助以铣、钻、镗、磨、攻丝等减式制造手段,从而实现多喷头成型与减式制造精加工协同作用下的仿生结构高效堆积一体化成形及后处理过程。该固定式同种多喷头成形系统在制造复杂组织器官时存在下列不足之处:
①虽然该设备喷头可换,但是在每次打印过程中只能用喷头进行单一材料加工,在打印过程中喷头切换和材料转化非常困难,易引起成形误差、造成流涎等负面作用,同时存在多种细胞、多种材料、多方位成形的局限性。
②该设备无法成形非降解高分子材料,无法完成精度达微米级的薄层组织成形。
③组织器官制造时涉及到活细胞,后续毛刷打磨,钻头打孔等加工技术,对细胞活性会产生不利影响。
④该设备均采用螺杆挤压式挤出打印方式,在进行细胞打印加工时存在结构性弊端,无法控制细胞打印数量和细胞打印位置的精确分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复合多喷头3D打印成型系统,其采用多种3D打印方式及多种喷头相结合的复合式多喷头装置,以达到各喷头可独立和协同加工,实现在多方位、多材料、多喷头协同作用下的快速堆积成形的过程,克服了传统组织工程支架因材料和打印方法单一而造成的成形形状单一、机械性能不足、无法同时打印多种材料、多种细胞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部框架、温控及制冷装置、设置于框架上的三维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运动机构包括X轴运动机构、Y轴运动机构、Z轴运动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未经中国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88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