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热面可变的安全高效固体蓄热电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61026.7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68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师涌江;陈宁洁;刘蒙;叶凯旋;赵延博;李康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H1/14 | 分类号: | F24H1/14;F24H9/13;F24H9/16;F24H9/20;F24H15/242;F24H15/305;F24H15/219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陶慧英 |
地址: | 07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热 可变 安全 高效 固体 蓄热 电锅炉 | ||
1.一种传热面可变的安全高效固体蓄热电锅炉,其特征在于,该传热面可变的安全高效固体蓄热电锅炉设置有对电锅炉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
可移动式固定蓄热体框架,活动安装在电锅炉的底部,用于对蓄热体进行固定并实现蓄热体的稳固移动;
蓄热体,安装在所述可移动式固定蓄热体框架上,用于实现对热量的存储;
循环水管道,与所述蓄热体相接触,用于实现蓄热体热量的传导;
隔热材料,用于对可移动式固定蓄热体框架进行包裹,设置在蓄热体的下部,用于绝热和支撑;
自控装置,用于实现对电锅炉可调负荷运行以及循环水汽化的控制;
所述可移动式固定蓄热体框架包围在蓄热体下部的隔热材料四周,用于固定蓄热体;所述可移动式固定蓄热体框架中间部分是由槽钢构成的框架结构,用于连接上部的框架和底部的支撑底板;
可移动式固定蓄热体框架底部的支撑底板是水平放置的整块钢板,底部设置滚轮,支撑底板与槽钢支架之间用螺栓进行固定;电锅炉的壳体基座部分设置导轨,限制滚轮位移,使滚轮在固定的轨道上进行移动;
所述蓄热体由均匀分布排列的不同板块氧化镁砖砌体组成,其中任一板块均是由氧化镁蓄热砖砌成的回字型蓄热结构,不同板块蓄热体紧密且均匀布置,每一板块蓄热体底部均安装有可移动式固定蓄热体框架;
所述蓄热体内部的蓄热砖里布置有加热通道,表面涂有高温导热防腐涂层的加热丝均匀的分布在加热通道里;
所述隔热材料为蓄热体与蓄热体壳体、可移动式固定蓄热体框架之间设置的高温热绝缘材料;
所述自控装置包括:控制器、测量变送器、执行器;
在电锅炉运行放热初期,通过执行器改变可移动式固定蓄热体框架的位置,使蓄热体沿导轨位移到轨道边缘处,实现蓄热体与循环水管道之间零接触,使循环水在充满循环水管道并循环流动之前不发生汽化;
在电锅炉运行过程中,控制器将测量变送器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后传给执行器,通过校正蓄热体的位移量,满足循环水换热量的要求;
所述测量变送器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循环水的出水温度,根据用户端的实时温度需求在控制器计算分析完数据后通过执行器移动可移动式固定蓄热体框架,改变蓄热体与循环水之间换热面积大小,实现电锅炉变负荷运行;
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管道内的压力,通过自控装置对测得数据进行分析,若分析结果显示管道内压力超过阈值则通过改变蓄热体与循环水间的换热面积,降低循环水温度,防止或减少循环水的汽化;若分析结果显示管道压力已经超过规定压力则通过自控装置的执行器打开出水管道上的安全阀,及时排出蒸汽,保证电锅炉的安全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面可变的安全高效固体蓄热电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锅炉的进水口处的水先经进水管道流进固体蓄热电锅炉,再通过支管将循环水分配到蓄热体内部,充分进行换热以后,由出水管道流出;所述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安排在蓄热体同一侧且在同一竖直面上平行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热面可变的安全高效固体蓄热电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上安装泄水管,所述泄水管上安装布置阀门,用于开启和关闭管路;所述出水管道上安装安全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热面可变的安全高效固体蓄热电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上分别开孔并连接支管,其中支管的位置平行于水平面方向同时垂直于进出水管道,进出水管道的支管之间通过平行布置的竖直细支管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未经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102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