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热面可变的安全高效固体蓄热电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61026.7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68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师涌江;陈宁洁;刘蒙;叶凯旋;赵延博;李康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H1/14 | 分类号: | F24H1/14;F24H9/13;F24H9/16;F24H9/20;F24H15/242;F24H15/305;F24H15/219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陶慧英 |
地址: | 07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热 可变 安全 高效 固体 蓄热 电锅炉 | ||
本发明公开是关于一种传热面可变的安全高效固体蓄热电锅炉,涉及供热设备技术领域。设置有对电锅炉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可移动式固定蓄热体框架活动安装在电锅炉的底部,用于对蓄热体进行固定并实现蓄热体的稳固移动;蓄热体安装在所述可移动式固定蓄热体框架上,用于实现对热量的存储;循环水管道与所述蓄热体相接触,用于实现蓄热体热量的传导;隔热材料用于对可移动式固定蓄热体框架进行包裹,用于绝热和支撑。本发明通过改变蓄热体与循环水之间的传热面积实现电锅炉运行过程中可调负荷运行的目标,达到了节能运行的目的,实现循环水与蓄热体换热面之间的变负荷换热,固体蓄热电锅炉避免了电锅炉运行时循环水汽化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涉及供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热面可变的安全高效固体蓄热电锅炉。
背景技术
固体蓄热电锅炉设备利用低谷时段的廉价电将电能转化为高温热能并储存在蓄热体中,在用电高峰时段把储存的热量释放并合理利用,具有削峰填谷、节约减排的优势。因此,在供热领域,固体蓄热电锅炉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尽管固体蓄热电锅炉可以充分发挥低谷电效益,但是在能量利用率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传统的固体蓄热电锅炉采用固-气换热和气-水换热两级换热的运行方式。循环风机驱动固体蓄热电锅炉内部的空气先与高温蓄热体换热,被加热过后的空气再经换热器与循环水进行换热,这种多级换热的运行方式降低了换热效率和能量利用效率。固体蓄热电锅炉内部通过镁砖高温蓄热,当采用循环水与蓄热体直接接触进行换热的运行方法时,在换热过程中尤其是循环水与蓄热体换热初期,循环水会因换热温度过高而发生汽化。因此,发明一种通过改变传热面积实现锅炉可调负荷动态运行且运行过程中无汽化的高效换热固体蓄热电锅炉就尤为重要。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在于:为了提高换热效率与能量利用率,采用循环水与蓄热体直接换热的运行方法。当采用这样的运行方法时,固体蓄热电锅炉的变负荷运行通过改变蓄热体与循环水之间的换热面积来实现,如此以来,就得解决蓄热体根据负荷变化安全稳固移动的问题:且这样的运行方式使得循环水容易发生汽化,需要严格控制和解决循环水汽化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在于:传统的固体蓄热电锅炉由于需要两级换热,因此换热效率和能量利用率较低。本发明固体蓄热电锅炉取消了多级换热的运行方式,而是让蓄热体与循环水直接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增强了能量利用率,具有节能高效的优势。通过蓄热体的安全稳固移动,实现了此运行方式下固体蓄热电锅炉的变负荷运行。同时,在自控装置的配合下,也保证了固体蓄热电锅炉运行过程中循环水不发生汽化,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可靠的优势。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热面可变的安全高效固体蓄热电锅炉,通过改变传热面积实现固体蓄热电锅炉可调负荷运行,且防止运行过程中锅炉内部循环水发生汽化,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该传热面可变的安全高效固体蓄热电锅炉设置有对电锅炉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
可移动式固定蓄热体框架,活动安装在电锅炉的底部,用于对蓄热体进行固定并实现蓄热体的稳固移动;
蓄热体,安装在所述可移动式固定蓄热体框架上,用于实现对热量的存储;
循环水管道,与所述蓄热体相接触,用于实现蓄热体热量的传导;
隔热材料,用于对可移动式固定蓄热体框架进行包裹,设置在蓄热体的下部,用于绝热和支撑;
自控装置,用于实现对电锅炉可调负荷运行以及循环水汽化的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式固定蓄热体框架包围在蓄热体下部的隔热材料四周,用于固定蓄热体;所述可移动式固定蓄热体框架中间部分是由槽钢构成的框架结构,用于连接上部的框架和底部的支撑底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未经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10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