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贮藏绿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1653.0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3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雷攀登;丁勇;谢明之;桂利权;王辉;刘亚芹;周汉琛;许文胜;黄建琴;方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2 | 分类号: | A23F3/12;A23F3/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柯凯敏 |
地址: | 230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贮藏 绿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绿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贮藏绿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采摘,(2)鲜叶摊放,(3)复合杀青,(4)表面除湿,(5)回潮,(6)揉捻,(7)初烘,(8)摊凉回潮,(9)二烘,(10)摊凉回潮,(11)三烘。本发明可在确保绿茶,尤其是黄山毛峰典型品质特点的同时,能制作出香气高、滋味醇、常温贮藏性较好的茶叶;由本发明制备出的绿茶,外形紧,色泽绿润,滋味回甘,香气呈清香并隐透花香,能够显著提高当地当季茶叶资源的附加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绿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贮藏绿茶的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黄山茶叶以绿茶为主,其中以毛峰为代表的条形类绿茶产量最高。 传统加工工艺主要包括摊放、滚筒杀青、揉捻、烘干工序;而为了适应 市场和消费者的喜好,过分追求干茶色泽与完整,部分区域将上述传统 加工工艺缩减为摊放、理条杀青、烘干,导致加工过程中杀青不透、茶 叶品质成分转化不充分,茶叶品质存在香气不高、贮藏性差的问题,销 售前贮藏过度依赖冷库,企业成本高,在运输、销售终端等无冷链储存 时,常温贮藏容易陈化,色香味劣变严重,从而给黄山茶叶的正常销售 和饮用带来诸多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的耐贮藏绿茶 的制备方法,从而在确保绿茶,尤其是黄山毛峰典型品质特点的同时, 可制作出香气高、滋味醇、常温贮藏性较好的茶叶;由本发明制备出的 绿茶,外形紧,色泽绿润,滋味回甘,香气呈清香并隐透花香,能够显 著提高当地当季茶叶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贮藏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
(2)鲜叶摊放:
采摘后的茶叶摊放于室内的自动摊青机上,依序进行自然摊放与控 温摊放,总时间5-6.5h;
(3)复合杀青:
对摊放处理后的鲜叶进行滚筒与蒸汽复合杀青,具体为:先使用80 型滚筒杀青机,控温240-260℃,维持75-80s,随后使用开放式蒸汽杀 青机维持15s;
(4)表面除湿:
在常温条件下,对杀青叶表面除湿;
(5)回潮:
在自动摊凉回潮机中,回潮40min;
(6)揉捻:
使用35型揉捻机对回潮叶进行揉捻;设定35型揉捻机转速 45r/min,每机投叶量10kg,总揉捻时间9min,前5min为空揉,后4min 揉捻机盖下压4cm;
(7)初烘:
利用单层烘干机,进风口温度设置为115℃,摊叶厚度1cm,时间 10min;
(8)摊凉回潮:
初烘叶在自动摊凉回潮机中,回潮60min;
(9)二烘:
利用多层连续烘干机,进风口温度设置为100℃,摊叶厚度1.5cm, 时间15min;
(10)摊凉回潮:
二烘叶在自动摊凉回潮机中,回潮80min;
(11)三烘:
利用多层连续烘干机,进风口温度设置为85℃,摊叶厚度2-2.5cm, 时间30min;随后获得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16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