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交织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2975.7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9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洪兴华;赵卫立;胡利华;王国灏;黄锦波;范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3D15/25 | 分类号: | D03D15/25;D03D15/47;D03D15/513;D03D13/00;D03D15/283;D03D15/275;D02G3/04;D02G3/12 |
代理公司: | 嘉兴永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5 | 代理人: | 陶荣州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复合材料 交织 织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交织织物,包括若干基体纤维经纱(1)和若干基体纤维纬纱(2),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基体纤维经纱(1)和若干基体纤维纬纱(2)的外侧均缠绕有纳米钢丝(3)和阻燃细纱(4),所述纳米钢丝(3)和阻燃细纱(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热熔纤维(5),若干所述基体纤维经纱(1)均通过与若干基体纤维纬纱(2)多个位置的局部交织而编结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交织织物,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基体纤维经纱(1)和基体纤维纬纱(2)的直径均为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交织织物,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基体纤维经纱(1)的密度均为30根/cm,若干所述基体纤维纬纱(2)的密度均为25根/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交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钢丝(3)缠绕产生的间隙宽度为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交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细纱(4)的外径为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交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细纱(5)为含卤素纤维,所述阻燃细纱(5)的40%为阻燃剂,且阻燃剂为溴系阻燃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交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纤维经纱(1)和基体纤维纬纱(2)均由PVC树脂和碳纤维混合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交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钢丝(3)和阻燃细纱(4)均通过热熔纤维(5)与相应的基体纤维经纱(1)或基体纤维纬纱(2)热熔连接。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交织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先将碳纤维和PVC树脂成比例的通过纺织工艺相互混合均匀,并加工成若干基体纤维经纱(1)和若干基体纤维纬纱(2),同时将含卤素纤维与阻燃剂为6:4的比例混合,通过纺织机器加工成阻燃细纱(4);
步骤2:准备基体纤维经纱数量两倍,且两端连接有热熔纤维(5)的纳米钢丝(3)和阻燃细纱(4),并将纳米钢丝(3)和阻燃细纱(4)先后缠绕在若干基体纤维经纱(1)与若干基体纤维纬纱(2)上,然后以150摄氏度的温度加热热熔纤维(5),热熔纤维(5)的端部热熔连接在基体纤维经纱(1)或基体纤维纬纱(2)上,完成纳米钢丝(3)和阻燃细纱(4)两端的固定;
步骤3:最后,利用织机,将缠绕好纳米钢丝(3)和阻燃细纱(4)的若干基体纤维经纱(1)与若干基体纤维纬纱(2)通过多个位置的垂直局部交织而编结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297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循环式伴生型模具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表情包生成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