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交织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2975.7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9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洪兴华;赵卫立;胡利华;王国灏;黄锦波;范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3D15/25 | 分类号: | D03D15/25;D03D15/47;D03D15/513;D03D13/00;D03D15/283;D03D15/275;D02G3/04;D02G3/12 |
代理公司: | 嘉兴永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5 | 代理人: | 陶荣州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复合材料 交织 织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交织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若干基体纤维经纱和若干基体纤维纬纱,若干所述基体纤维经纱和若干基体纤维纬纱的外侧均缠绕有纳米钢丝和阻燃细纱,所述纳米钢丝和阻燃细纱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热熔纤维,若干所述基体纤维经纱均通过与若干基体纤维纬纱多个位置的局部交织而编结为一体。该装置通过在基体纤维经纱与基体纤维纬纱的表面缠绕纳米钢丝,可以有效提高基体纤维经纱与基体纤维纬纱的交织织物的抗弯强度,有效提高了现有技术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技术领域,具体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交织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是由有机纤维经过一系列热处理转化而成,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性能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性特征,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碳纤维的主要用途是与树脂、金属、陶瓷等基体复合,制成结构材料。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比强度、比模量综合指标,在现有结构材料中是最高的。在密度、刚度、重量、疲劳特性等有严格要求的领域,在要求高温、化学稳定性高的场合,碳纤维复合材料都颇具优势。
现在的碳纤维织物抗弯强度不足,一弯即折,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交织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具备抗弯强度大等优点,解决了现在的碳纤维织物抗弯强度不足,一弯即折,影响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交织织物,包括若干基体纤维经纱和若干基体纤维纬纱,若干所述基体纤维经纱和若干基体纤维纬纱的外侧均缠绕有纳米钢丝和阻燃细纱,所述纳米钢丝和阻燃细纱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热熔纤维,若干所述基体纤维经纱均通过与若干基体纤维纬纱多个位置的局部交织而编结为一体。
优选的,若干所述基体纤维经纱和基体纤维纬纱的直径均为3mm。
优选的,若干所述基体纤维经纱的密度均为30根/cm,若干所述基体纤维纬纱的密度均为25根/cm。
优选的,所述纳米钢丝缠绕产生的间隙宽度为2mm。
优选的,所述阻燃细纱的外径为1mm。
优选的,所述阻燃细纱为含卤素纤维,所述阻燃细纱的40%为阻燃剂,且阻燃剂为溴系阻燃剂。
优选的,所述基体纤维经纱和基体纤维纬纱均由PVC树脂和碳纤维混合制成。
优选的,所述纳米钢丝和阻燃细纱均通过热熔纤维与相应的基体纤维经纱或基体纤维纬纱热熔连接。
优选的,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交织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先将碳纤维和PVC树脂成比例的通过纺织工艺相互混合均匀,并加工成若干基体纤维经纱和若干基体纤维纬纱,同时将含卤素纤维与阻燃剂为6:4的比例混合,通过纺织机器加工成阻燃细纱;
步骤2:准备基体纤维经纱数量两倍,且两端连接有热熔纤维的纳米钢丝和阻燃细纱,并将纳米钢丝和阻燃细纱先后缠绕在若干基体纤维经纱与若干基体纤维纬纱上,然后以150摄氏度的温度加热热熔纤维,热熔纤维的端部热熔连接在基体纤维经纱或基体纤维纬纱上,完成纳米钢丝和阻燃细纱两端的固定;
步骤3:最后,利用织机,将缠绕好纳米钢丝和阻燃细纱的若干基体纤维经纱与若干基体纤维纬纱通过多个位置的垂直局部交织而编结为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交织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29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循环式伴生型模具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表情包生成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