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抗菌功能发泡型材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5316.9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5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叶刚;李华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安佑无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5/08 | 分类号: | C08L75/08;C08L5/08;C08K3/22;C08K3/04;C08J9/08;C08J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王峰刚 |
地址: | 21531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抗菌 功能 发泡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揭示了具备抗菌功能发泡型材的制备工艺,取10~15份乙二醇加热至185℃~190℃投入纳米氧化锌颗粒和纳米炭颗粒并充分搅拌均匀,冷却至80℃~95℃投入壳聚糖季氨盐和碳酸钠并充分搅拌均匀制得抗菌混合物;将聚氨酯组、聚醚、硅油、苯酚、二氯甲烷、聚硅氧烷共聚物、余料乙二醇投入反应釜中升温发泡作业,在升温至45℃~50℃时投入重量比50%~70%的抗菌混合物,在反应釜发泡尾温90℃~95℃时投入剩余抗菌混合物。本发明抗菌混合物内抗菌粒子分布均匀,在参与发泡反应过程中分散性较优,满足抗菌介质分布均匀需求,不易产生团聚,具备非常优异地抗菌和抑菌作用,并且水洗后依然能保持较优地抗菌抑菌性。发泡型材具备高回弹、耐疲劳、抗菌抑菌及抗氧化等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抗菌功能发泡型材的制备工艺,属于抗菌海绵材料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服饰内衬包括罩杯、弹性垫片、关节包围等,其需要提供较为可靠地弹性支撑,又必须满足耐水洗抗变色的性能。
传统地服饰内衬采用TDI等材料经过发泡工艺制得,而TDI等材料抗氧化能力较差,需要在制作过程中添加抗黄剂等,一般采用苯酚作为抗黄剂,其遇水会产生刺激性气味,刺激性物质会残留在泡沫海绵中,另外,TDI等材料发泡制得泡沫海绵体弹性恢复度不足,长期使用会存在形变,影响到作为服饰内衬的弹性支撑需求。
聚氨酯海绵作为一种家用和工业用材料,因其轻便型、柔软性、回弹性、价格便宜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很多领域,但是长期使用后海绵容易滋生细菌且不易清洗清除,从而容易导致细菌引起的皮肤问题。抗菌海绵的开发由来已久,大多数都是在海绵发泡前将有机抗菌剂或纳米无机抗菌剂与发泡的原料进行混合然后一起发泡成型,如2016107882469一种高弹性抗菌除臭海绵,该发明将茶多酚、蕲艾粉组成的抗菌剂的加入使得海绵获得良好的抗菌性能,从而实现防臭除臭的目的。2016107847272一种透气型抗菌海绵的制作方法,该发明通过聚乙烯、硫化活化剂、填充剂、发泡剂与抗菌剂的加入,能够疏松多孔的海绵易滋生细菌的问题有效的解决。2016105277611一种光触媒纳米二氧化钛抗菌海绵及其生产工艺,该发明将光触媒纳米二氧化钛和发泡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加入混料机中进行混合,搅拌均匀进行发泡。2007100086233一种纳米抗菌海绵及其加工工艺,该发明将纳米抗菌剂与发泡原料按重量比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箱体内即开始发泡。
但是聚氨酯海绵生产中需要高温定型,一般有机抗菌剂高温下易分解会导致效果衰减,而且长效性不够,放置一段时间就会失效,无机抗菌剂主要是纳米氧化钛、氧化锌、银之类,已有技术都是直接添加到发泡的原料中进行混合,但纳米材料容易团聚,不易分散,直接添加大多存在分散性不佳,很难均匀分散到海绵中,导致海绵基体中不同部位抗菌效果不一致,甚至无抗菌性,而且团聚的无机纳米粒子会影响海绵的发泡成型,对海绵的力学性能外观均有一定影响,因此探讨无机抗菌剂在海绵中实现均匀抗菌非常必要。
申请号2020106313700的中国发明专利揭示了一种原位自组装抗菌海绵的制备工艺,其将可溶性金属盐、弱碱及分散剂熔接在水中配置成水溶液,并逐渐添加至聚合多元醇中得到含纳米金属氧化物的聚合多元醇,再通过聚合多元醇与海绵发泡原材投入反应釜中进行常规发泡工艺得到抗菌海绵。聚合多元醇成分组分差异较大,其仅适用于异氰酸酯类常规发泡需求,另外,聚合多元醇在参与发泡过程中存在一定地占比,很难满足一定分散量需求,抗菌抑菌效果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传统抗菌脂肪棉存在抗菌颗粒分布均匀性差及抗菌效果差的问题,提出具备抗菌功能发泡型材的制备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具备抗菌功能发泡型材的制备工艺,所述发泡型材按照质量份数比包括1000份聚氨酯组、聚醚120~125份、乙二醇22~35份、碳酸钠2~3份、硅油9~10份、苯酚3~6份、二氯甲烷2~4份、聚硅氧烷共聚物2~3份、抗菌组2~3.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安佑无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太仓安佑无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53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共混型服饰内衬弹性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三端口高增益直流变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