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EB病毒NA1-IgA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65996.4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3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王胜岚;涂妮娜;黄永宏;彭永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派恩特(中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69 | 分类号: | G01N33/569;G01N33/543;G01N33/535;G01N21/31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捷凯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27 | 代理人: | 杨连华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eb 病毒 na1 iga 抗体酶 免疫 检测 试剂盒 及其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EB病毒NA1‑IgA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包括有酶结合物、样品稀释液、阴性对照液、质控血清液、底物A液、底物B液、终止液、浓缩洗涤液,以及包被板,包被板上包被有EB病毒NA1重组抗原,酶结合物为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IgA,使用纯化基因重组EB病毒NA1包被的微孔板和酶标抗人lgA及其它试剂制成,利用ELISA间接法原理定性检测人血清中的EB病毒NA1IgA抗体,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同时本申请结构简单、检测成本低、准确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EB病毒NA1-IgA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间接法原理的酶联免疫法实现定性检测人血清中EB病毒核抗原1(NA1)的IgA抗体。
背景技术
EB病毒是嗜人类B淋巴细胞的γ疱疹病毒,主要侵犯B淋巴细胞,对人的B淋巴细胞、上皮细胞(包括腮腺管、咽以及宫颈等)和腺细胞有亲和力。目前的研究发现EB病毒感染与多种人类肿瘤如鼻咽癌、淋巴癌等相关。NA1(NuclearAntigen1)是EB病毒核抗原,所有EB病毒感染和转化的B细胞核内都可以检出这种核抗原。
现有用于EB病毒核抗原1(NA1)的IgA抗体的检测试剂存在灵敏度低、特异性差、抗干扰能力弱的缺点,时常出现试剂诊断假阴性、假阳性的困扰,这不仅困扰着诊断环节,也存在于康复环节,没有精准的诊断难以有精准的治疗,因此如何精准地筛查病例,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的EB病毒NA1-IgA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EB病毒NA1-IgA抗体酶联免疫测试方法。
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一种EB病毒IgG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包括酶结合物、样品稀释液、阴性对照液、质控血清液、底物A液、底物B液、终止液、浓缩洗涤液,以及包被板;
所述包被板上包被有EB病毒NA1重组抗原;
所述酶结合物为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IgA。
本申请提供一种EB病毒NA1-IgA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包括有酶结合物、样品稀释液、阴性对照液、质控血清液、底物A液、底物B液、终止液、浓缩洗涤液,以及包被板,包被板上包被有EB病毒NA1重组抗原,酶结合物为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IgA,使用纯化基因重组EB病毒核抗原1(NA1)包被的微孔板和酶标抗人IgA及其它试剂制成,利用ELISA间接法原理定性检测人血清中的EB病毒核抗原1(NA1)的IgA抗体,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对EB病毒VCA IgA阳性、EB病毒VCA IgM阳性、EB病毒Zta IgA阳性样本具有很好特异性,对巨细胞、单纯疱疹病毒1型、Ⅱ型、肝癌、肠癌、头颈癌、肺癌、淋巴瘤疾病等疾病无明显交叉反应,干扰物质(如高脂血、高胆红素、溶血、枸橼酸钠抗凝血、EDTA-2Na抗凝血样本)不干扰本产品检测,同时本申请结构简单、检测成本低、准确性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EB病毒NA1重组抗原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本申请的所述EB病毒NA1重组抗原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EB病毒NA1重组抗原采用以下方法制备:选择EB病毒NA1(开放读码框架BKRF1)蛋白的后237个氨基酸部分作为靶抗原,以EB病毒NA1相应的mRNA序列为模板,通过RT-PCR获得目的基因片段,然后转入pGEX-2T基因融合表达系统,经酶切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菌落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GST亲和层析纯化,用凝血酶切去GST部分,最终得到所述EB病毒NA1重组抗原。优选EB病毒NA1 DNA序列共有714个碱基对,237个氨基酸,本申请的包被抗原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派恩特(中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派恩特(中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59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单糖的方法
- 下一篇:对异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定量检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