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复合数据的安全身份认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8180.7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3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遥相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1 | 分类号: | G06F21/31;G06F21/32;G06F21/45;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控智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19 | 代理人: | 管士涛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学***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复合 数据 安全 身份 认证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1.一种基于复合数据的安全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目标人员的指纹图像、指纹按压数据和电子签名,对所述电子签名进行签名识别,得到签名数据;
对所述指纹图像进行纹理区域分割,得到包含指纹的纹理区域;
对所述纹理区域进行纹理轨迹分析,得到纹理轨迹数据;
对所述指纹按压数据进行压力数据分析,得到压力量化数据;
将所述纹理轨迹数据、所述压力量化数据和所述签名数据进行等间距数据融合,得到认证数据;
计算所述认证数据与预先存储的标准数据的相似度,当所述相似度大于预设的相似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人员通过身份认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数据的安全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指纹图像进行纹理区域提取,包括:
对所述指纹图像进行下采样,得到全局特征图;
将所述全局特征图进行第一阈值倍数的上采样,得到中间特征图;
将所述中间特征图进行第二阈值倍数的上采样,得到指纹复原图像;
利用第一激活函数计算所述指纹复原图像中各像素点属于预设的目标类别的目标类别概率;
根据所述目标类别概率对所述指纹复原图像进行分割处理,得到纹理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数据的安全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纹理区域进行纹理轨迹分析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对所述纹理区域进行灰度像素转化及对比度拉伸处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复合数据的安全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比度拉伸处理,包括:
遍历并统计灰度像素转化后的纹理区域中每一个像素点的灰度概率密度;
利用预设灰度变换函数将每一个像素点的灰度概率密度进行拉伸变换处理,得到比度拉伸处理后的纹理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数据的安全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纹理区域进行纹理轨迹分析,得到纹理轨迹数据,包括:
计算所述纹理区域的灰度频率场;
计算所述纹理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切向像素之和与法向像素之和;
整合所述灰度频率场、所述切向像素之和及法向像素之和,得到纹理轨迹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复合数据的安全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纹理区域的灰度频率场,包括:
利用如下计算公式计算所述纹理区域的灰度频率场f:
其中,V(x)为所述纹理区域上任意两个像素点的灰度垂直变化总量;x1和x2分别为纹理区域上任意两个不相同的像素点的横向坐标值;h(x)表示所述纹理区域的垂直方向上的灰度函数;am为所述纹理区域上任意两个不相同的像素点之间的指纹波形的平均振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数据的安全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纹理轨迹数据、所述压力量化数据和所述签名数据进行等间距数据融合,得到用户的认证数据,包括:
将所述纹理轨迹数据按照第一预设长度进行等间距拆分,得到第一拆分数据;
将所述压力量化数据按照第二预设长度进行等间距拆分,得到第二拆分数据;
将所述签名数据按照第三预设长度进行等间距拆分,得到第三拆分数据;
将所述第一拆分数据、第二拆分数据和第三拆分数据按进行穿插组合,得到用户的认证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遥相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未经遥相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818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