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弯偏距可调的航空发动机进气道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68254.7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91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彭元;董晗;顾烨峰;张泽一;李传鹏;朱春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C7/042 | 分类号: | F02C7/04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韩天宇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弯偏距 可调 航空发动机 进气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弯偏距可调的航空发动机进气道,对传统S形进气道的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在进气道中安装偏距调节装置的控制进气道中心线和面积变化,从而在飞行器没有隐身需求的任务时域削弱进气道中S弯的偏距、减小流动损失和出口气流畸变,在飞行器需要前向隐身时恢复S弯布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进气道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弯偏距可调的航空发动机进气道。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世界各国不断发展隐身无人机,它们中很多执行的任务要求其拥有良好的隐身性能,因此都配备了S形进气道,该型进气道可通过进气道中的S弯遮挡发动机叶片,从而降低飞行器的前向雷达反射面积。但S形进气道在提升飞行器前向隐身性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牺牲进气道的气动性能,由于管内二次流动的影响,进气道出口总压恢复系数降低,旋流畸变增强,使得发动机工作稳定性降低,损失了发动机推力,增加了油耗,从而不利于无人机长航时飞行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S弯偏距可调的航空发动机进气道。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S弯偏距可调的航空发动机进气道,包括进气道本体、以及设置在进气道本体内的偏距调节装置;
所述进气道本体包含上壁面、下壁面、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其第一侧壁上设有竖直的滑槽,且滑槽内设有滑块;
所述偏距调节装置包含调节块、电机、主动齿轮、传动齿轮、传动杆、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
所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分别设置在所述滑槽两侧的第一侧壁上,且均和所述滑槽平行;
所述调节块包含上板和下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其中,上板、下板均为弧面板,且下板的曲率大于上板的曲率,下板两端分别和上板两端对应固连;所述上板、下板的一侧和所述第一侧板垂直固连,另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板垂直固连,形成密闭结构;
所述调节块内设有竖直放置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且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上均设有供所述传动杆穿过的通孔;
所述电机、主动齿轮、传动齿轮、传动杆、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均设置在所述调节块内,其中,主动齿轮、传动齿轮、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均采用空心直齿轮;所述传动杆一端和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的中心孔同轴固连,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隔板上的通孔、传动齿轮的中心孔、第二隔板上的通孔后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中心孔同轴固连,传动杆和传动齿轮同轴固连,传动杆和第一隔板、第二隔板转动连接;
所述调节块的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侧壁上滑槽内的滑块固连,使得调节块能够沿所述滑槽自由上下滑动;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供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穿出的通孔;
所述电机固定在调节块内,其输出轴和所述主动齿轮的中心孔同轴固连;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啮合,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一齿条啮合,第二驱动齿轮和第二齿条啮合,使得电机能够驱动调节块上下移动;
当调节块沿第一侧壁的滑槽滑动到最上端时,其上板和所述进气道本体的上壁面贴合,下板配合进气道本体形成S弯形进气通道;当调节块沿第一侧壁的滑槽滑动到最下端时,其下板和所述进气道本体的下壁面贴合,上板配合进气道本体形成直线形进气通道。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S型进气道相比,使得飞行器拥有更好的兼容性和适应性,其显著优点在于将S型进气道和直进气道的优点相结合,使得该飞行器同时满足了巡航时较低的耗油率和更大的发动机推力,和执行任务时的前向隐身需求。特别对于执行长航时任务的飞行器,当飞行器进行长时间的巡航或侦察等任务时,累计减少的燃油消耗是极为可观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偏距调节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82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状碳酸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下一篇:电线管连接装置及其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