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排渗水的水面航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75073.7 | 申请日: | 202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3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思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思梦 |
主分类号: | B63B13/00 | 分类号: | B63B13/00;B63B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27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渗水 水面 航行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排渗水的水面航行系统,包括排水模块、检测模块和驱动模块。本发明通过设置排水模块,可以将船体内部的水排出船体的内部,从而为使用者提供宝贵的时间去修复船体的裂痕,通过设置检测模块,当船体下沉时,水流就会带动驱动轮转动,从而实现为挤压轮的转动提供动力,进而使得本装置在下沉时自动就会触发排水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排渗水的水面航行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军用船称为舰,小型船称为艇或舟,其总称为舰船或船艇。内部主要包括容纳空间、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具有利用外在或自带能源的推进系统。外型一般是利于克服流体阻力的流线性包络,材料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更新,早期为木、竹、麻等自然材料,近代多是钢材以及铝、玻璃纤维、亚克力和各种复合材料,但是目前的船舶当撞击到暗礁或者岩石时就会因船体出现裂痕而发生深水的现象,如果没有人员及时发现就会出现沉船的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排渗水的水面航行系统,解决了目前的船舶当撞击到暗礁或者岩石时就会因船体出现裂痕而发生深水的现象,如果没有人员及时发现就会出现沉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排渗水的水面航行系统,包括排水模块、检测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的排水模块包括船体、排水管、排水罩、负压桶、导向块、挤压轮、驱动轴、从动带轮、吸水槽和从动带轮支架,所述船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水槽,吸水槽上表面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负压桶。
所述的检测模块包括导流板、检测桶支架、检测桶、挤压罩、收集罩、驱动轮、驱动轮支架、主动带轮和传动带,所述船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导流板。
所述的驱动模块包括推力桶、涡轮内侧支架、驱动执行齿轮、驱动主动齿轮、驱动电机、驱动电机支架、推力桶支架、涡轮和涡轮外侧支架,所述船体外表面的两侧均通过推力桶支架固定连接有推力桶。
优选的,所述负压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挤压轮,挤压轮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负压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罩。
优选的,所述排水罩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远离排水罩的一端延伸至船体的外侧,所述挤压轮的下方通过驱动轴固定连接有从动带轮,从动带轮与船体的下表面通过从动带轮支架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船体下表面的中部通过检测桶支架固定连接有两个检测桶,检测桶的内部通过驱动轮支架转动连接有驱动轮,所述检测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罩。
优选的,所述驱动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罩,所述驱动轮的上方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有主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和检测桶通过驱动轮支架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动带轮为左右两个,并且两个所述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通过传动带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推力桶的内壁通过涡轮内侧支架转动连接有涡轮,涡轮远离涡轮内侧支架的一端与推力桶通过涡轮外侧支架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涡轮的侧方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有驱动执行齿轮,驱动执行齿轮的内侧齿轮连接有驱动主动齿轮,驱动主动齿轮的侧方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涡轮内侧支架通过驱动电机支架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排渗水的水面航行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排水模块,可以将船体内部的水排出船体的内部,从而为使用者提供宝贵的时间去修复船体的裂痕,通过设置检测模块,当船体下沉时,水流就会带动驱动轮转动,从而实现为挤压轮的转动提供动力,进而使得本装置在下沉时自动就会触发排水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驱动模块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思梦,未经李思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50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学设备加温保护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背面电极和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