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78318.1 | 申请日: | 202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0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阳;韩莉;谢晓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翰祺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28;C02F1/38;C02F1/52;C02F5/02;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李爱民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质 污水 深度 处理 系统 | ||
1.一种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游的沉淀系统Ⅰ(1)、下游的沉淀系统Ⅱ(2)和水力旋分装置(3);所述水力旋分装置(3)上连接有污泥回流泵(31)、旋分液回流管(32)和微砂回流管(33);
所述污泥回流泵(31)的进水端与沉淀系统Ⅱ(2)的下游连通,出水端与水力旋分装置(3)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旋分液回流管(32)的进水端与水力旋分装置(3)的出水端连通,进水端连接在沉淀系统Ⅰ(1)的上游;
所述微砂回流管(33)的进砂端与水力旋分装置(3)的出砂端连通,出砂端与沉淀系统Ⅱ(2)的下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系统Ⅰ(1)包括依次连接的混合混凝单元(11)、絮凝池Ⅰ(13)和沉淀池Ⅰ(14),所述旋分液回流管(32)的出水端与混合混凝单元(1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混凝单元(11)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池Ⅰ(111)和混凝池Ⅰ(112),所述旋分液回流管(32)的出水端与混合池Ⅰ(111)连通,所述混凝池Ⅰ(112)上连接有混凝剂投加装置Ⅰ(1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系统Ⅰ(1)还包括目标污染物去除单元Ⅰ(12),所述目标污染物去除单元Ⅰ(12)连接在絮凝池Ⅰ(13)之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系统Ⅱ(2)包括依次连接的目标污染物去除单元Ⅱ(21)、混凝池Ⅱ(22)、絮凝池Ⅱ(23)和沉淀池Ⅱ(24);
所述污泥回流泵(31)的进水端连接在沉淀池Ⅱ(24)的底部,所述微砂回流管(33)的出砂端连接在絮凝池Ⅱ(23)上;
所述絮凝池Ⅱ(23)上连接有微砂投加装置(2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污染物去除单元Ⅰ(12)包括依次连接的除硅池(121)和除硬池(122),所述除硅池(121)的进水端与混凝池Ⅰ(112)的出水端连接,所述除硬池(122)的出水端与絮凝池Ⅰ(13)的进水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污染物去除单元Ⅱ(21)包括活性炭处理池(211),所述活性炭处理池(211)的进水端与沉淀池Ⅰ(14)的出水端连接,出水端与混凝池Ⅱ(2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污染物去除单元Ⅰ(12)包括一级除氟池(8),所述一级除氟池(8)的进水端连接有污水进水单元,所述一级除氟池(8)的出水端与混合池Ⅰ(111)的进水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污染物去除单元Ⅱ(21)包括二级除氟池(9),所述二级除氟池(9)的进水端与沉淀池Ⅰ(14)连通,出水端与混凝池Ⅱ(22)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翰祺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翰祺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831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