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正极极片和可充电固态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79197.2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8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虎;张海康;郑明军;赖学辉;熊正烨;师文庆;付东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M4/70;H01M4/80;H01M10/0562;H01M4/13 |
代理公司: | 上海君立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89 | 代理人: | 陈兆旺 |
地址: | 52408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正极 充电 固态 电池 | ||
1.一种复合正极极片,所述复合正极极片用于与负极极片层叠以形成可充电固态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正极极片包括固态电解质层和正极极片,其中,
所述正极极片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孔轴线沿所述复合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层叠的层叠方向;
所述固态电解质层包括固态电解质,所述固态电解质填充所述贯穿孔并覆盖所述正极极片的两个层叠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为多个,所述多个贯穿孔在所述正极极片上间隔分布或呈阵列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圆形贯穿孔、方形贯穿孔、三角形贯穿孔、多边形贯穿孔、椭圆形贯穿孔和不规则形状贯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的孔径大小为0.2毫米-5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贯穿孔间的间隔距离为1毫米-10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的所有所述贯穿孔的形状、孔径大小和相邻两个所述贯穿孔间的间隔距离均分别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电解质层包括至少两种不同的固态电解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电解质层由所述至少两种不同的固态电解质混合而形成;或,
所述至少两种不同的固态电解质的每一种固态电解质分别形成一层固态电解质子层,所述固态电解质层由所有所述固态电解质子层叠加形成。
9.一种可充电固态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固态电池包括:至少一片复合正极极片和至少一片负极极片,其中,
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交替层叠;
复合正极极片包括固态电解质层和正极极片,正极极片设有贯穿孔,贯穿孔的孔轴线沿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层叠的层叠方向,固态电解质层包括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填充贯穿孔并覆盖正极极片的两个层叠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充电固态电池,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可充电固态电池包括两片以上所述复合正极极片时,所有正极极片的所有所述贯穿孔的形状、孔径大小和相邻两个所述贯穿孔间的间隔距离均分别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未经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919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