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芯单元及动力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86547.8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7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侯汉彬;程骞;沈炳杰;李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02 | 分类号: | H01M50/202;H01M50/213;H01M50/244;H01M50/249;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43;H01M10/655;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侯玲玲;张印铎 |
地址: | 23001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元 动力电池 模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芯单元及动力电池模组,该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电芯单元,电芯单元包括壳体和电芯体,其中,壳体包括壳本体和套设在壳本体外的管体;电芯体设置于壳本体内;管体与壳本体之间形成第一液冷流道;具有向外敞开的第一敞口;壳本体具有沿轴向相对的两个端板;两个夹板,其沿轴向设置于电芯单元的相对侧;每个夹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其中一个端板相抵靠的液冷面;夹板内设置有第二液冷流道;具有位于液冷面外侧的第二敞口;第二敞口与第一敞口相连通。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芯单元及动力电池模组,其能在不降低成组效率的同时,实现对电池的液冷,同时省去导热材料,进而降低成本,降低热阻,提高电芯的循环寿命及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芯单元及动力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研发新能源汽车为当今世界的紧迫任务。动力电池系统是新能源汽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性能对动力电池组的安全性至关重要。随着目前电芯的尺寸越来越大以及容量越来越高,动力电池系统中液冷系统的升级显得越发必要。针对圆柱电芯目前使用的液冷系统为液冷方式。具体地,该液冷系统通常为三明治结构,即电芯加导热垫(或者导热胶)加冷板的结构。由于该液冷系统存在导热胶或导热垫,而导热胶或导热垫为热阻,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材料老化导热能力下降,热阻增加,进而影响液冷系统的液冷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电芯单元及动力电池模组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芯单元及动力电池模组,其能在不降低成组效率的同时,实现对电池的液冷,同时省去导热材料,进而降低成本,降低热阻,提高电芯的循环寿命及性能。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其包括:至少一个电芯单元,所述电芯单元包括壳体和电芯体,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和套设在所述壳本体外的管体;所述电芯体设置于所述壳本体内;所述管体与所述壳本体之间形成第一液冷流道;所述第一液冷流道用于对所述电芯体进行降温;所述第一液冷流道具有向外敞开的第一敞口;所述壳本体具有沿轴向相对的两个端板;两个夹板,其沿轴向设置于所述电芯单元的相对侧;每个所述夹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其中一个所述端板相抵靠的液冷面;所述夹板内设置有第二液冷流道;所述第二液冷流道能通过所述液冷面对所述端板进行降温;所述第二液冷流道具有位于所述液冷面外侧的第二敞口;所述第二敞口与所述第一敞口相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板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围设在所述液冷面的外侧;所述限位环自所述液冷面向上凸出进而与所述液冷面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供所述壳本体的端部插入;以使端板能与所述液冷面相抵靠。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环内设置有将其贯穿的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冷流道相连通;所述流体通道的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二敞口。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环的内径不小于所述壳本体的外径;且所述限位环的内径不大于所述管体的外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板为中空结构;所述夹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以及围设在顶壁和底壁之间的侧壁;所述顶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之间围成所述第二液冷流道。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液冷面设置于所述顶壁或所述底壁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夹板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液冷流道,所述第一敞口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敞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液冷流道的两端,且两个所述第二液冷流道的所述第二敞口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敞口相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管体与所述壳本体之间设置有多个导流部,多个导流部沿周向间隔均匀排布。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端板分别为正极端板和负极端板;所述动力电池模组还包括集流体;所述集流体设置于靠近所述正极端板的所述夹板上;所述第二液冷流道还用于对所述集流体进行降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65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真空环境的气动驱动高压馈电装置
- 下一篇:电芯单元及动力电池模组